浅谈“薄”的读音

众所周知,“薄”的读音有三个:báo、bó、bò。其中bò比较易于区分,而其他两个在有的时候则很难区分。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中有一句“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那么,这里的“薄雾”一词,究竟是读báo雾还是读bó雾?这个读音成了许多老师争议的焦点。我谈谈我的观点。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这两个读音的解释上是这样的。
薄báo 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②(感情)冷淡;不深。③(味道)不浓;淡。④不肥沃。
薄 bó①轻微;少。②不坚强;不壮实。③不厚道;不庄重。④不肥沃。⑤看不起;轻视;慢待。迫近。
《现代汉语词典》上没有“薄雾”这一词条,也没有义项可以和“雾”直接联系起来。因此无法确切的判断究竟读哪个音。但是在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李行健等著名学者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却有“薄雾”这一词条,明显的注音为“bówù”,解释为“淡薄的雾气,薄是厚度小的意思。”然而,既然是“厚度小的意思”,为什么不读作báowù呢?
进一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这两个读音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比如:在感情冷淡这个义项上:她待他感情不薄(báo),可是他竟是个薄(bó)情的人。
在表示味道不浓这个义项上:酒味很薄(báo)。一杯薄(bó)酒,略表心意。
在表示土地不肥沃这个义项上:这里的地很薄(báo),薄(bó)田产量都不高。
在表示扁平物体之间的距离这个义项上:这块板子的厚薄(bó)挺薄(báo)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许嘉璐主编的《现代汉语模范字典》中,“薄(bó)”义项①是这样叙述的:薄(bó)与薄(báo)同,用于复合词或成语:薄田、淡薄、如履薄冰。
在李屹之主编的《咬文嚼字全集》中,对“薄”做了这样的解释:(1)báo独立成词或用于口语性的合成词,表示厚度小、感情淡、不肥沃等。(2)bó用于合成词或成语,表轻微、少、不厚道、不庄重。轻视以及迫近等。
由此,根据以上所述,关于“薄”这个字的读音我们可以总结如下:báo和bó在一定的情况下意义是相同的,他们区别是,独立成词的时候读báo,比如,纸很薄。在组合成合成词的时候,口语性的合成词读báo,书面语性的合成词和成语读bó。那么“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薄薄”就可以读成“báo”,而“薄雾”读“bó”。
但是,这仍然很麻烦。所以希望在进行汉字规范的时候,把这两个音进一步整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