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孤有邻
不孤有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54
  • 关注人气: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2-11-29 17:41:35)
标签:

教学反思

积极性

指导者

教学过程

不孤有邻

分类: 教海笔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仇立运/原创

教学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既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就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再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应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很重要。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可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心中有学生,相信他们,应该以学定教。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就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