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原创/仇立运

第二单元教学工作已完成,并于10月25日上午对本单元进行了质量测试,成绩比较理想。50位学生全部参加测试,及格率100%,优秀率均为88%,90分以下的有6学生。但质量测试整体上,不如前两个单元。其主要原因:一是,此次测试量大,难度也增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超出教学和学生实际;二是我本人因腰伤耽误了几节课,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巩固性还欠缺;三是,个别学生不重视考试,有的是时间观念极差,有的缺少严肃认真的态度,有的不能按照老师所教方法去完成试卷,更有学生根本不重视且也不会检查试卷。
现就学生完成试卷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评价测试题含盖的知识点。
此评价测试共7个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汉字”
“词语”“反义词、同义词”“句子、标点符号”“课文理解”“阅读”“写作”等7个方面。第一题是,看拼音,写汉字;第二题是,照样子,一字组多词;第三题是,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写字括号里;第四题是,按要求写句子;第五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任务;第六题是,阅读短文,完成任务;第七题是,写作。分数权重分别是22分、12分、12分、12分、14分、13分、15分。
二、学生答题主要情况分析。
第一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会认读、会书写”汉字的掌握情况。就题目的形式来讲改变了以往测试方法,即看拼音,然后在拼音下面的田字格里写汉字,而是把检测的生字放在句子里,让学生根据语言环境,并结合拼音写生字。这种形式有利于对汉字的巩固和运用。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高,基本没有丢分现象,说明学生掌握汉字比较牢固。个别丢分的学生是把“传奇”的“奇”写成“旗”或“其”,这都是同音字字形区分不清所致。
第二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扩词的能力,且对学生积累词语也是有益的。此题除了有题目要求,还有例子。学生只要认真读要求,看例子,做对题是没有问题的。要求是:照样子,一字组多词,例子是:天—(天空)—(蓝天)—(阴天);给学生的题是:交—(
)—(
)—(
);图—(
)—(
)—(
)。由于个别学生没有认真读要求,看例子(这是做试卷或做作业时,最怕的事情),结果做成:交—(交通)—(通过)—(过去);图—(图画)—(画家)—(家人)。当然在老师的提醒下,这些学生才做了更正。这些学生这样做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受到做《同步训练》的影响。《同步训练》第11课中有这样一道题:照样子,词语接龙,如:申—(申办)—(办法)—(法律)
—(律师)—(师长)。故,这些学生在没有读题、看例子的情况下仅凭经验做成了“词语接龙”。因此,在平时做作业或做试卷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地读题、仔细分析理解例子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做对题的必要前提之一。
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此题形式并非是直接让学生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而是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这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积累,还能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应用能力。所以,学生在做题时,虽然大都能准确地找出反义词,但是仍学生不能够准确地找出来。如,第一句“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活动”。正确的一对反义词应该是“白天”和“夜晚”,可有的学生找的是“睡觉”和“活动”,或“白”和“夜”。另外还有学生虽能准确找出来,但抄写时却把字写错,如“寒冷”和“温暖”,其中“寒、冷、暖”三字不能书写正确规范。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
第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实际运用能力。此题主要考查与句子有关的三方面的情况。第一小题是,照样子,用加点的字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其例子是:天安门又庄严,又美丽。学生大都能用句子中的“……又……,……又……”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丢分的学生,一是没有写一句完整的话,如:“又高又大。”这是对句子把握的不准确;二是词语的运用出现问题,如:“妈妈又美丽,又漂亮。”这句话中的“美丽”和“漂亮”是一对同义词。第二小题,照样子,续写句子。给的例子是:喜讯传来,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而学生在续写“春天到了,公园里(
)”这句话时,没有很好的分析理解句子。因例子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且属于“暗语”,故学生在理解时有了难度。其实,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测试属于超出范围。第三小题是,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此题无丢分现象,因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训练中比较重视。
第五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第一小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由于学生对课文能达到每课熟练背诵,则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丢分:一是把原文中的“名胜古迹”填写为“立交桥”,这是课文内容混淆所致;二是在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时,把拼音写错。第二小题是根据学过的《看雪》一文回答问题,由于对课文掌握比较牢固,则无丢分现象。第三小题是回忆《我们成功了》一文,把最能表现人们兴奋、激动心情的词语写在下面,最少写2个。为了积累词语,在考试时,让学生最少写4个。大多学生都能写正确,只是个别学生没有听准确老师的要求“最少写4个”,而仍写了两个词语。还有个别学生写的不是词语,而是句子,说明没有认真理解题目,或者词语与句子不能完全分清。
第六题,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初步审题能力。此题中的短文为《国庆节的夜晚》。课后有三个问题:第一小题是,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写在括号里。有个别学生不能准确找出,如“盼望”的同义词应为“期盼”,“仿佛”的同义词应为“好像”,而写的是其它词。其主要原因是按没有老师平时要求认真阅读短文,或者没有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小题是,用“——”标出短文中描写礼花样子的句子。此题没有丢分现象。第三小题是,读了短文,你觉得北京北海公园国庆节的夜晚景色怎样?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大都能较正确的回答。只是个别学生在回答第二问时,没有用“因为……所以……”的格式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规范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第七题,主要考查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也就是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实这一题的要求是“作文”,而提示是:今年的国庆节真是热闹非凡。国庆节这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定。此题远远超出该学段的目标要求:首先,让学生“作文”是不对的,这时的学生还达不到这一要求,违背“课程标准”;从提示要求来看,也超出了该学段的“写话”要求。所以学生在完成这一题时,有的力不从心,不得不为之。当然,程度稍好的学生,还是较好的完成了写作任务,这些学生有:李思萱、席千惠、韩嘉欣、王嘉一、高羽桐、贾赠玉、高雨馨、董闻博、姜心悦、沙乾易、东野梦哲等。
写话应该重视的就是:句子要通顺完整,意思表达较清楚,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正确,能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书写规范美观;程度好一些的学生还能做到,写前学会构思,能初步布局谋篇,能初步生动描写,如会使用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方法,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