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标签:
汉字书写汉字教学试卷分析胖乎乎的小手不孤有邻教育 |
分类: 教海笔耕 |
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原创/仇立运
经过近两周的教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按计划完成。周一上午进行了评价测试,接着利用下午时间认真批阅,并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于放学时对学生进行了集体讲评,而后又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纠错,效果良好。这一单元成绩相对上一单元比较理想。虽然及格率100%,优秀率98%,与上一单元相同,但满分者有所增加。现对评价测试进行质量分析。
第一题,这一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这一单元“会认读、会书写”汉字的掌握情况。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比较高,基本没有丢分现象。说明教学中能准确把握低年级阶段的“字词”目标,重视汉字的认读及书写,学生掌握牢固。本单元要求会书写的汉字共30个,这次检测的20个汉字中有15个是本单元的,另外5个是对以前学过的汉字的检测。个别学生丢分,其一是“月亮”的“亮”和“高兴”的“高”区分不清,因两字形相似;其二是“开会”的“会”写成“回”,因两字读音相似;其三是“写字”的“写”,把 “冖”写成了“宀”,因两偏旁相似。故都是掌握不扎实所致。
这也说明学生在这方面是弱项,其实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汉字教学中有一定的重视,但是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字形相近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要多练习、多巩固。
第二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区分和词语的积累运用。由于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扎实,掌握牢固,并经常练习,巩固运用。故,此题失分很少,主要集中“方”字的组词上,一个学生在组词时,会组词,但是用错同音字,在组词为“正方形”时,“形”不会写,用同音字“行”代替,或许是因两字音同而不能区分;一个学生是拼音写错,在组词为“方向”时,“向”没有书写过,而用拼音时却写错。
相信在这方面,学生在以后的汉字书写教学中会逐渐得以加强。
第三题,既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又是考查学生在词语搭配方面的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对课文掌握比较牢固,能达到每课熟练背诵,则正确率很高。只有两个学生把“唱——京剧”“听——音乐”搭配颠倒。其因有二:因“京剧”既可以“唱”也可以“听”,若把“听”与“京剧”搭配,虽不错,但“唱”字也就只能与“音乐”相搭配,至于是否合适,学生无从思考;另外,或许就是区分不清而随意搭配了。
第四题,主要是考查对汉字的掌握。熟字加一笔变成新字,虽平时有训练,可仍有学生对“云”字加一笔变成新字为“去”不熟练。有两个学生加成了两笔变成“会”,其因,一是对题目中的“加一笔”没有理解清楚,也就是没有认真读题,认为只要能变成另一个新字就行;二是读明白了题目要求,而不会加一笔变成新字为“去”,故只能是“云”字上面加“人”变成“会”。
其实,这一错误不应该出现,因课堂上学习“去”字而交流识记方法时,已经讲到可以用学过的“云”字加一“竖”的方法记住“去”。说明这个别学生上课时或许没有认真听课。
第五题,主要是考查能否掌握并运用简单的句型,同时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学习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时,结合课文及课后练习题,对此题型进行了训练,同时《同步训练》中也有类似的题型,可谓重视。虽然学生丢分不多,但小问题还有,其一,不会写的字不用拼音代替,而是写同音字或写错字,如“我替爸爸拿报纸”中“纸”字多加了一点。其二,补充完句子以后,不能加上标点。有的是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加上标点符号的。
第六题,主要考查运用词语写句子的能力。我很欣赏这一题型,因为平时“造句”训练时,有的学生就不能说一句通顺完整的话,特别是词组和句子区分不清,如用“照顾”说一句话,说成“照顾生病的奶奶”,而缺少主语。所以做试卷时,就有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如用“认真”造句,写成:认真做作业。另一种情况就是词语搭配不合适,如用“打扫”造句,有的写成:我帮妈妈打扫餐桌;还有写成:我帮妈妈打扫家里。
由此看来,再以后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句子的训练,特别是加强“说通顺的话” “说完整的话”。
第七题,是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学过课文的理解情况。此题问的是: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写小峰为奶奶晒棉鞋,说明小峰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由于学生对课文掌握比较扎实,大都回答为:小峰是一个尊敬老人、关心长辈的好孩子。也有的回答为:小峰尊敬老人、关心长辈。这两种回答方法都正确。可有的学生回答为:小峰是一个尊敬老人、关心长辈。这样句子就不完整。再者,还有学生在用拼音代替汉字时,把握不准平翘舌,如把“zūn jìnɡ”写成 “zhūn jìnɡ”。
第八、九题,这两个检测题是相同的,不仅选的都是诗歌,而且都是填空回答问题。此题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初步审题能力。因为这两首诗歌都简单易懂,所以学生做起来不应很困难。可是仍有学生“不知所措”,或者是“理解肤浅”。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认真阅读短文,且不少于三遍。二是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其实,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不用心听讲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听讲。所以丢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试卷本身也有问题:一是这两个检测题是相同的。这是试卷中的大忌;二是第九题的诗歌排版布局不得当,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造成了新的阅读困难,这也是不应该的。
就“短文阅读”,在上一次的试卷分析中,我已提到类似的认识,现引用过来:可以说这是一项较为长期而“艰巨”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小学会上来说,想一下子习得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在老师有效的方法传授下,学生越是短时间内掌握方法,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