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习俗之十二 打春

标签:
荷花淀文学春节习俗随感杂谈休闲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家乡春节习俗之十二
在我的家乡,人们总习惯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叫做“打春”,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至今很多人并没有弄明白。
不过,尽管不明白,我还是没有违反过去的那些习俗。每到立春的头一天,都要用红纸剪好多葫芦的图形,然后,贴在房前,影壁上。在过去,庄稼人院里还有鸡窝,牲口棚,水井等,都要贴上红纸剪成的葫芦。
那时,奶奶什么都可能忘了,就是立春前,给孩子身上缝一个用红布剪的葫芦这件事忘不了。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奶奶给我缝葫芦的情景。老人家戴着老花镜,找一块做衣服剩下的红布,小心翼翼的剪着,一会,一个漂亮的葫芦剪成了。然后,给我们说着童谣,一针针地缝在我的肩膀上,嘴里还念叨着:“今天打春,不要出门,打在身上有灾的。”
从此,我知道在立春这一天,孩子们尽量不出门。只是这打春打在身上有灾,又是我长久迷茫的。
后来,查阅有关书籍,知道打春的由来,书中写到:农民耕田离不开牛。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原来,打春打的是春牛。
而打春有灾之说,我却一直没有找到出处。那贴葫芦的习俗,却一直沿袭着。
下面是我剪的葫芦
http://s12/middle/56f65de1hb8473ce0a9b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