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君子”“小人”词义辨析

(2022-06-05 11:34:2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土立家”的真正的“封建时期,君子就是君主之子、大宗之子而小人就是小宗之子

那么,何谓“君主”?何谓“大宗”、“小宗”呢?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的君主叫“天子”,如商汤王、周武王。由“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君主是“国君”,也叫“公侯”,如晋文公、秦穆公。由“公侯”分封的“家”即“采邑”的君主是“家君”,又叫“大夫”,如季孙氏、孟孙氏。这个“家”不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家庭”,而是指大夫分到的整座城镇或整片领地。

“天子”、“国君”、“家君”都是“君主”,均为世袭贵族,但级别不同。因为天子的儿子叫“王子”,公侯的儿子叫“公子”,所以,通常只把“家君”的嫡长子、“大夫”的嫡长子叫做“君子”。

照宗法制,贵族嫡长子的宗派大宗,次子庶子的宗派小宗小人”就是指“小宗之子”,而“君子”就是“大宗之子”。

这时的“小人”还是贵族,只不过失去了世袭父亲爵位和采邑的资格。“小人”加上帝王公侯的旁支远亲,家道中落的公子王孙,就形成了品级最低的贵族阶层——“士”阶层。在当年,无论是“文士”、“武士”还是“战士”,无论贫富,还都是贵族,地位依然高于“庶民”和“走卒”。

自秦汉至明清,天下之主是皇帝,不再分茅裂土封邦建国,统一实行郡县制,取消了原有的“国君”(公侯)和“家君”(大夫这两大贵族阶层。普天之下,除了皇族,贵族就只剩下了“士”,平民之首,成了全国平民“士农工商”的领导阶级

于是,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人”,即“士”,凭借末流贵族的身份,自秦汉以后就咸鱼翻身成了“君子”。而“小人”的称号呢,就直接转送给了广大庶民。

此外,自隋唐起,另有一部分庶民子弟科考及第入朝为官,成了新贵族。

于是,原有的“君子”、“小人”的概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君子是贵族,小人庶民

     君子与小人,贵族与庶民,阶级分明,等级森严,但贵族不再世袭罔替,庶民也不再世代为民。贵族获罪可贬为庶民,庶民科举入仕亦可成为贵族。

然而,贵族阶级、君子阶层却又能做到变相世袭。因为贵族、君子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要大大好于庶民、小人,贵族、君子的子弟大都能受到很好的家教和正规的学堂教育,从而能够养成高贵、高尚、高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行,能掌握较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相对容易通过科考入仕为官。

而庶民阶级、小人阶层却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庶民、小人大多家境贫寒,很难受到良好的家教和正规的学堂教育,从而难免变得粗俗、低俗、庸俗。大字不识几个,无法通过科考入仕为官成为贵族、君子。

到了明清及近现代,“君子”、“小人”的概念,又一次发生了剧变。不再看阶级、等级,不再讲身份、地位,而是专门侧重于道德品质的高下。

简单地说,君子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就是品质恶劣的人

也就是说,不再拼爹,不再世袭,不看阶级,不看出身,一个人只要品格高尚,品德高贵,品行高雅,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

君子的高尚,通常表现为仁义正直,纯朴善良,孝亲敬老,注重情谊,遵守公德,自觉自律,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光明磊落,刚直不阿,行侠仗义,扶贫助弱,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守住底线,杀身成仁,不苟且偷生等等。

小人的丑恶,通常表现为心胸狭窄无耻无畏造谣说谎搬弄是非口蜜腹剑嫉贤妒能溜须拍马投机取巧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阳奉阴违极善伪装唯利是图私欲极强结党营私借权谋私喜欢告密害人到底见风使舵得志猖狂等等。

小人之小,就小在人品人格上,就小在心胸的狭窄、认知的浅薄、品质的低劣上。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必须自强不息,人人争做君子,不当小人,亲君子,疏远小人,守住君子的人格尊严,弘扬君子的高尚品德,那么,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不是倒退到半人社会和野人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