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2016-03-03 16:38:50)
分类: 教学设计2015-2016第二学期六

                  首案编写者:李芳芳

教学内容:

P19--20解比例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8:4        10:1.58:12

3.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

师:你知道淘气能换几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在进行“物物交换”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生: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并说说想法。

学生展示

当学生出现14:x=4:10时,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想比例的性质,把它转化成4x=140,然后独立完成。

师: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应用

学生试解比例,小组长担当辅导员。

教师说明:(1)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2)当解完方程要会验算,并给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

3. 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4. P20“练一练”的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20 1245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  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2.  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3.  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10=14:x

解:4x=140

    X=140÷4

    X=35

答: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