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5-03-25 09:27:3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2014-2015第二学期五 |
课题:分数乘法(三)
首案编写者:李芳芳
内容:教材第28——30页
知识技能: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纸 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接触过很多的国学经典作品,它们里面不但有叫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数学知识也蕴含其中。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中有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说明: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操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
根据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出:
1× =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书上的方法折,涂色。
× 就是求 的 是多少。通过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16份,取了其中的3份,即
× = = 。
3、自主利用纸条操作和计算,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的“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通过折一折,算一算,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师: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4、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规律。
(1)、多媒体出示乐乐的想法。(教材第29页“试一试”的第一部分)
计算验证乐乐的想法是否正确。
例如:2× =
,
<2
乐乐的说法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29页“试一试”的第二部分。
指导观察,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等于这个数。
三、作业。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