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2015-01-06 15:17:10)
标签:

教育

分类: 观课议课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画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1.学生用画图表示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2.通过画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认识“整体”与“部分”。

3.结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活动二:拿笔

1.每人拿出自己笔袋(笔的支数是偶数)内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的笔,与组内成员比较,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结论:每个人的总支数不同,同样是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所表示的支数却不相同。拿出的笔的支数与每个人笔的总支数有关。

设计意图:开展“拿铅笔”的活动,通过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同样是“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活动三:画一画

1.一个图形的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是  画出这个图形。

2.学生展示不同的图案。

 

3.观察这些图案,你有什么发现?

4.结论: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有8个组成的。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中百花齐放,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并能发现当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头脑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2.选一选:

①一根圆木的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你能判断这根圆木有多长吗?

②一个圆的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这个圆的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是多大呢?

3.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的力求体现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利用新颖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提高的目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大家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