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5×4= 36÷9= 13×2= 28+53=
82-14= 15×3= 56÷14= 55×4=
2.让我来算一算。
51-(23+14) 63÷(21÷7)
二、探究新知
(一)谈话导入,出示例题,引出新知识
1.出示360÷(12+6)×5
2.学生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出示例题,引出新知识。
360÷[(12+6)×5]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探究新知
1.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谁?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中括号
360÷[(12+6)×5]
=360÷[18×5]
=360÷90
=4
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混合运算是一类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中又增加了中括号这一内容,致使计算起来又多了几分烦琐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我在课的开始部分就以一段既贴合实际,又充满意义的谈话做为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在问题的层层深入中,发现新知、学习新知。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对比发现中体会中括号的价值。巩固练习的设计既考虑到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以畅所欲言式的自我评价结束本课。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在有括号的题中,不管是小括号还是中括号,同学们都做的很好,但是当碰到同一级运算时,学生总是习惯于先加后减,先乘后除,对于这方面以后还要多加练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