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2023-11-26 16:44:50)
标签:

图片

杂谈

分类: 四方游记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11月5日,我们来到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多名人都来过的汕尾红宫红场,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的地方,彭湃同志在这里掀开了中国革命光辉的一页。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古名明代学宫、社仓,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民南路中段,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汕尾市)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总面积近25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约300平方米,红宫面积1850平方米,红场面积22220平方米,有红场大门、彭湃烈士铜像、红台、红二师纪念亭、红四师纪念亭、平民医院等。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红场大门以红色为基色,大门上装璜浮凸线条花纹图案,门额上浮塑彭湃亲笔题的“红场”两个大字,走进大门,左右两侧是整齐林立、挺拔苍翠的塔松。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中国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海陆丰革命斗争的重要见证。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此诞生。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红宫为五进院落式布局,前为六柱牌坊式大门,第二座为风火式山墙硬山顶,第三、四、五座为歇山顶,均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灵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称文庙)和两厢配殿,两厢配殿保存有革命文物,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大成殿内正在展出的展览是海陆丰农民运动史。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1921年彭湃从日本留学归来,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和劳动者同情会,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22年5月,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组织,创办了《赤心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受到进步青年学生的欢迎。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这里展出了当时出版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的刊物《新海丰》《赤心周刊》《新生周刊》等(复制品)。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的领导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配合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继4月、9月二次武装起义之后)武装起义,成功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学宫(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成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11月18日—21日,在此召开了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工农兵代表311人,大会上彭湃做了报告,并且决定把学宫改为红宫;11月21日,彭湃指示在东仓埔兴建红场,用以举行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经过连续10昼夜突击施工,兴建了红台和红场大门;12月1日,海丰人民在红场(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举行了五万多人参加的庆祝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彭湃、董朗、颜昌颐、刘琴西、杨望等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说。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1928年1月5日,董朗、颜昌颐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与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宫、红场会师。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展览中这面中国共产党党旗,为1927年苏维埃时期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较早的一面旗帜。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这门土炮是石岗寮村村民所献。1927年4月30日,石岗寮村赤卫队将土炮抬至捷胜守城。土炮在攻打捷胜中发挥了很大威力。翌年春,革命陷入低潮,我军撤退,因炮重不便携带而埋于地下。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平民医院旧址展览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平民医院中医诊疗室雕塑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平民医院图片展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平民医院雕塑群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平民医院原为清代育婴堂,后改建为妇孺医院。1925年东征后,扩建为海丰县平民医院,此后多次举办了医务人员培训,为海陆丰革命输送了大量医务人才。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革命英雄名录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彭湃烈士全身立像,铜像底座上镌刻有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彭湃烈士像”。该铜像通高5.5米,其中底座高2.3米、长2米、宽1.7米,铜像高3.2米、重2吨。彭湃面部神情坚定自若,显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襟胸豁达、高瞻远嘱和胸怀共产主义事业必胜信念的高大形象。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今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红宫和红场旧址的保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尊重和传承。通过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我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先烈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斗争精神。
广东行16——参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汕尾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时光荏苒,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已被写入史册,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向我们展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岁月静好,鼓励我们积极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