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5874845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江浙行(11)良渚古城遗址一览
(2023-07-10 22:54:42)
标签:
旅游
杂谈
分类:
四方游记
6月15日,我们来到了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因为遗址公园面积太大,且各个发掘处又很分散,我们只能选择性地走马观花地参观,但仍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丰富。
良渚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千米,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达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大型宫殿基址300余处。
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良渚文化对其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并真实、完整地保存下来,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1996年,良渚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巧的是,正好今天——6月15日,是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采集。
几个发掘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是
莫角山——良渚古城遗址的宫殿区域。
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城址中央,地势最为高敞,包括莫角山台地及其南侧的皇坟山台地、池中寺台地。台地利用自然山体人工堆筑而成,底部以青淤泥为基础,其上再堆积纯净黄土或草裹泥。
莫角山台地的顶面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座独立的宫殿台基。在莫角山台地东坡,发现有大量碳化稻谷的堆积。经分析,有稻谷2.6万斤,从而判断莫角山台地的宫殿区应建有大型粮仓。
良渚古城内河网密布,为保证河道运输的安全与顺畅,河岸边缘用木桩、竹编、木板进行加固。在河岸边曾发现黑石英石片、玉料、钻心和漆木器坯件等遗物,说明这里曾经是玉石加工、漆木器与骨角牙器制作的手工作坊区。
施昕更(1912-1939)余杭良渚人。1929年开始任职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前身)。1936年调查发现良渚遗址,并三次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撰写《良渚》考古报告,是良渚遗址的发现者。
反山墓地属于高等级墓地,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位于内城西北部东侧,与莫角山相邻,面积约2公顷,是一处人工特意营建的独立高台墓地。反山王陵墓地目前已发现11座墓葬,出土物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反山墓地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为其他良渚文化遗址所未见,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张忠培(1934-2017),湖南长沙人,著名考古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浙江省良渚遗址保护咨询委员会专家等职。张忠培先生在确认良渚古城发现、推动良渚古城申遗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作出了杰出贡献。
漫步在良渚文化遗址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神秘、辉煌的年代。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城市,而现在默默地躺在静谧的土地上。在这里,时间静止了,良渚遗迹就像一个个珍贵的记忆被慢慢挖掘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或许这正是历史与现实融合的一个空间吧。在这里,看到考古学家们勘探、发掘的过程,自然也会对人类文明有更加深刻和具体的认识。
历史毕竟是历史,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步。在古老的历史遗迹上采集的文明的火种,一定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江浙行(10)参观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
后一篇:
《炎炎六月》——学画学诗(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