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该陈列馆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发展史的专题性陈列馆,于1999年4月30日建成。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馆名,为杨成武上将题写。

序厅的中央黑色的花岗岩卧碑上镌刻着金色的前言。毛泽东同志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尤其引人注目。
抗大陈列馆展陈面积2888平方米,共设三个展厅,分别为序厅、主题厅和西展厅,展出图片、实物、文物1290件,运用半场景复原等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现代陈列手段,再现了抗大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发展成就。
主题厅由《黄河之滨英雄集结》、《华北敌后岁月峥嵘》、《突围返陕东北办学》、《抗大旗帜插遍中国》、《群星闪烁继往开来》等六部分组成。展厅以大量的文物、照片、图表等再现了抗大当年的学习与战斗生活。。
“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创建于抗日战争爆发前期,担负着为中国革命培养优秀军政干部的光荣使命。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
学校初创于陕北,后随着形势发展辗转敌后办学,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省邢台市浆水镇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
抗大在前南峪村办学三年间,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先后培养了三期学员,共18000人,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张际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以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0年11月4日,抗大进驻郉西县(今天信都区)浆水一带,艰难办学两年零3个月。并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创办了九所分校,抗大在浆水办学的光辉历程,谱写了抗战和教育史上重要的篇章。
1941年6月1日,盛大的抗大五周年校庆在浆水镇举办。抗大学员们自己动手修建了主席台、阅兵场和象征性的大门,并搭建了临时舞台和展览室。五周年校庆的胜利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抗大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提高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1年11月到1943年1月,抗大总校在浆水办学期间,正是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抗大学员缺吃少穿,物质资源十分匮乏。
抗大总校师生自己动手解决吃住问题,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战胜重重困难。雕塑为一名抗大小学员在寒冷的冬季,躲进羊圈里,怀抱一只小羊,边取暖边读书。
1942年5月,为一举消灭抗大,日军集结25000人,分四路从不同方向合击抗大总校所在地浆水镇,展开大规模的扫荡。抗大学员在校首长的带领下,配合主力部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开敌人主力,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先后转战两个多月,歼灭日伪军17000余人,彻底粉碎日寇拉网式的大扫荡,取得重大胜利。

老同志们在认真参观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