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5874845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长城之旅(4)——岔道古城
(2022-03-27 21:09:06)
标签:
旅游
杂谈
分类:
京城览胜
我们离开八达岭,行车大约3公里,来到我们提前预约的民宿岔道古城龙城步舍。在东门外的停车场停好车,就见到了整饬一新的岔道古城东门。
岔道古城在八达岭外,是京北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之一。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城修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明清两朝多位帝后在此驻跸。古城周长1300米,城墙高8.5米,由山条石、城砖包砌而成。
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
。城内有城隍庙、关帝庙、还有守备衙门、
公馆、戏楼以及西门外的练兵校场等
遗址。
东门外有个小公园。
我们从东门踩着不太平坦的青石路进入古城。
看着这城门,这青石路面,让我想起我曾经插队的村庄的城门,以及城门下的青石路面。
贯穿古城东西两门的是一条长条石铺的步行大街。街两边分布着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古色古香,
民居、
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路边还散落着仿佛有些年头的石磨、石碾,显得格外安详
。
这是一棵有两百年树龄的老槐树,被村民们视为神树而保护起来。街道旁还有几棵
这样的树
。
进城走了五六十米,来到我们居住的龙城民宿报到的地方——步舍。
看到街上有一处古井,旁边显然是过年时扎的宫灯,宫灯下书有乾隆饮古井水的字样——毕竟皇帝在古城里住过,饮此井中的水是必然的。
守备衙门应该是古城中最大的官府了。
我们就住在了
守备衙门对面的
龙城一号院柒号房间。
房间里的设施还不错,床铺被褥很舒服,洗澡水很热,空调也很给力。
我们在小餐厅吃了饭。水平太一般,可以吃饱而已。
吃饭时我见街上的灯很亮,便出来看看。
尤其是守备衙门前的彩灯明晃晃的。
乾隆饮古井水的宫灯也点亮了。
沿路都摆放着剪纸图案的24节气的宫灯。
因为晚间气温太低,我没有往远处走,就回去了,结果错过了看东门、西门外的彩灯。
第二天,我早
早
起床,准备去登城墙。
沿街我看到许多景致。这盏灯上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入党誓词”,原来此地颇有革命传统。
政府所在地,很有些气势。
影壁后面应该是关帝庙,我着急,没有到墙后去看。
而城隍庙的大门就在路边。
西门处的彩灯,白天看起来绝对不如夜间好。我错过了,有些遗憾。
西门处可登城墙,民宿管家跟我说的。
果然,就在这!
可是登城墙的坡道被一道铁栅栏隔断,我一看很不甘心。发现左边靠墙处有一道较宽的缝,正好一个人可以挤过去。于是,我立即这么做了。
进了栅栏,坡道很平坦。
向下看,城中景色一目了然。
西门顶上有一个观景平台。
从平台向南走,这一段城墙没有修复,很有些破败不堪。
这样的城墙更像我插队那个村子城墙的残垣断壁。
城墙上面的路面,砖石裸露,坑洼不平。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
路上还有残雪,石阶上也有结冰。
走过了这一段路,前边就是修复了的南城墙。
在城墙上可以俯瞰下面的民居。
和我前后脚登城的还有两个人。
走到东门附近了。向北望去,天气阴沉沉的,实在不利于拍照。
只能看看城墙的结构和砖石。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
从东门顶上平台可以眺望远山。城南山北坡上还有积雪。
东门处仍然无法下城墙,我又退回到南城墙边的一处斜坡,才得以下来。
回民宿的路上我从衙门的门窗格向里拍了张照片。原来衙门还没有整修好,不能开放。
早餐后我们离开了岔道古城旅游度假区。
我又专门在
西
门处停车观看。
西边的城门上写着“岔西雄关”四个大字,与斑驳的青砖城墙一起成为一道古朴苍劲的风景。
这是岔道古城的“身份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岔道城)。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长城之旅(3)——八达岭长城
后一篇:
长城之旅(5)——长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