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虽然很热,但我不能辜负湛蓝的天空,依然冒着酷暑出门了。昨天去了通惠河的起点,今天我继续我的通惠河寻旅,来到了位于地安门路口东的玉河澄清中闸遗址处。远处那座桥就是东不压桥,旁边有一通石碑。因为有护栏,我无法走进前去查看。这些闸槽石的石缝中已经长满了杂草,虽然早已废弃不用,但应该庆幸它们又重见了天日。
入口处,由国务院所立的石碑上写着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运河——玉河故道”,2013年3月5日立。从网上搜得一幅澄清闸示意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澄清闸的位置。
另一个石碑上是澄清中闸的介绍。澄清中闸是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航运需要而建造的重要水工建筑物。该闸初名海子闸,分上、中、下三道闸口。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经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澄清闸”,后将其木质结构改为石材重建,起着调节河道水流不稳、控制水位的作用。澄清中闸位于东不压桥遗址下方,经2007年考古发掘面世,主要保存闸口、闸墙、闸槽石等构件。澄清中闸是大运河重要人文遗产的最好见证,成为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玉河遗址的改造,使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改观。河水变得清澈,水边绿影婆娑,花繁叶茂,就连两岸房屋都进行了修缮。玉河上有几座小桥使两岸很好地沟通,不同造型的桥梁也使河景增色。玉河转弯处的水榭凉亭和九曲桥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两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凉亭中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而几位女士在九曲桥上拍照。记得周边雨儿胡同里有齐白石故居,但是现在不便开放参观。我便顺着向西的玉河继续去游览。
在此写诗一首:《七绝·澄清古闸》:
古渡幽泉修福泽,惠河明澈影婆娑。
澄清三闸调流势,漕运昌盛民享和。

另一个石碑上是澄清中闸的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