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好久没有出门了。看着天气晴朗,乘公交车前往中山公园。现在公交车上的乘客已经比较多了,第一趟车我们居然没有挤上去。但是公园里还是十分清静的,而且也不是像五一假期时说的要提前预约。我们只要凭老年卡就可以随时入园游览了。
因为想看芍药花,所以一入园我们就向左边、公园的西南角走去。我们先在四宜轩附近的月季园看了盛开的月季和白色的山梅花,又在空无一人的水榭边休息了一会儿,将美丽的景色收入我的镜头之中。然后向西,过了小山、石桥,我也没有看到芍药。我似乎记得,当年看芍药就在水榭附近。之后,我询问了公园管理人员,说是芍药花早已凋谢了,现在只能看绿叶了。而在兰亭碑亭(见题图)边的唐花坞,我冬天时曾参观过,现在也因为疫情不能入内参观了。
在此补记一笔,兰亭碑亭俗称兰亭八柱,乃圆明园遗物,于1910年(宣统二年)被移到颐和园,后置于耶律楚材祠中。1915
年,江朝宗致函溥仪内务府,请求拉运圆明园兰亭碑及山石,以供社稷坛开拓公园之用。其后,兰亭碑及八根石柱,分别于1917年前和1941年后运至中山公园,直到1971年,始用八根石柱,在唐花坞西侧新建成重檐八角亭,额曰"景自天成"。八根石柱之兰亭帖,多有风化,半数帖尚好,仍可辨读。
2007年5月13日,我曾经陪着父母看过芍药,那时,母亲80岁,父亲已经86岁,我还经常陪伴他们去公园。中山公园那很美的一大片红艳艳的芍药,给我们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我找出了当年的照片,父母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令我唏嘘不已。
成诗一首以记录之——《七律·景自天成》(题目采用兰亭碑亭的题额)
景区优美社稷坛,林茂花团趣盎然。
自视其高搜旧迹,独开蹊径见新阡。
天伦同乐享和睦,地负海涵容百川。
成事在兹心遂意,遍寻芍药忆当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