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七下《三国鼎立》教案(罗雪梅)

(2011-03-21 13:12:45)
标签:

人教版

七下

三国鼎立

教案

罗雪梅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案

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南广中心小学校 罗雪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电视剧《三国演义》激趣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吧?谁能说说里面有哪些人物?(学生多能说到曹操、刘备、诸葛亮,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到)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还有没有同学来说说电视中曹操的形象?(学生可能回答凶残,奸诈,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也有可能不能概括,然后我补充) 电视中的曹操是一个心狠手辣、阴险、奸诈的奸臣的形象,但历史上的曹操却是一位爱惜人才、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和雄心的人。有同学可能就会问了,为什么电视剧的《三国演义》和历史不一样呢?那我告诉你,不仅曹操的形象不一样,连周瑜的岁数也被改小了,在《三国演义》中他比诸葛亮年轻,事实上他比诸葛亮大,因为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虚构,不一定完全是事实,所以电视剧的《三国演义》和历史不一样。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实的三国情况吗?想, 那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18课《三国鼎立》吧。

一、             讲授新课

(一)  组织学习官渡之战

过渡衔接语:三国的历史是紧承着东汉开始的,它的形成与两场战争有关,这也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两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有场同学们并不陌生,就是赤壁之战,接下来,我们就首先来看这两场战争,请同学们速看第一场战争——官渡之战。找出这场战争的时间,背景,交战双方,过程以及结果。

1、抢答:学生快速抢答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背景、交战双方、结果。

板书明确: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

                  地点:官渡

              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2、背景讲解:幻灯出示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结合课文讲解官渡之战的背景。

明确: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小组讨论: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袁绍失败的原因。

幻灯出示官渡之战前双方实力的悬殊,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人和、战略战策等方面思考曹操取胜的原因:

明确: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优势

      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实力增强。

      人和上:重视人才

战略战策上: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动摇了袁的军心。

袁绍失败的原因:骄傲轻敌,不重视人才

4、思考:官渡之战的影响

明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学习赤壁之战

过渡衔接语: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袁绍这个很强大的军阀,不久就统一了北方,所以说,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统一北方后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了?(学生一般能回答不是)不是,那么他想怎样呢?他还想统一全国。其实他想统一全国的愿望我们从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里就能感受到,知道是哪首吗?是《龟虽寿》,里面有句名句就可以看出。

幻灯出示《龟虽寿》里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接着问壮心指什么呢?

明确:统一全国

所以接下来为了统一全国曹操又进行了另一场战争——赤壁之战

1、请学生仿照官渡之战的板书列表完成赤壁之战的学习。(抽答检测)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失败

影响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小组讨论:赤壁之战时曹操实力很大,为什么失败呢?提示:从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战略战策等方面分析。

明确:曹操这面:

天时:交战当晚刮东风

地利:曹操的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水战

人和:曹操骄傲疏忽

战略战策:错误的把战船连在了一起,给对方机会。

孙刘联军这面:

天时:诸葛孔明借东风

地利:在本地作战

人和:团结一致抗曹

战略战策:正确采用火攻的方法。

小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共同作用,根本的还是曹操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

3、补充赤壁之战前,三方势力情况,使学生明确曹操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这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幻灯出示(1):孙权占据江东,统治稳固

刘备依附荆州,但已得诸葛亮辅佐

幻灯出示(2):书上三顾茅庐的图片,并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

(三)组织学习三国鼎立的形成

1、 出示三国鼎立形成图表,抽学生完成。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

 

 

 

 

 

 

 

 

 

2、 强调三国鼎立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吴国的建立时间222

3、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三国鼎立呢?

明确:三国实力相当,谁也灭不了谁

4、 讨论:三国鼎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明确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组织学习三国的经济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1、 三国代表谈经济

明确:魏国发展水利

蜀国丝织业兴旺

吴国造船业发达

三国都注意发展生产

2、 强调这一时期吴国与台湾的来往,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小结

三国时期是我国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分裂时期,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练一练

幻灯出示问题,抢答:

一 单项选择

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1曹操和袁绍  2刘备和孙权

3曹操和刘备  4孙权和袁绍

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1.官渡之战  2.牧野之战 

3.赤壁之战  4.长平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开始于

1219    2220   

3221    4222

教学意图:通过电子表决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 填空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______         大败袁绍。

2、赤壁之战爆发于         年。

3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_

三、图片题

出示书上活动探究的三国图片,要同学们找错

四、白板显示东汉三国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学生评选: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为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根据史料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作业

2、结合史事任选本课一位人物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8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

       1、背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2、时间;200

       3、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

       4、结果:曹操胜利

       5、原因:略

       6、影响: 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时间:208

       3、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4、结果:曹操失败

       5、原因:略

       6、影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

       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 曹魏兴修水利

           ② 蜀国:丝织业发达

           ③ 吴国:造船业发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