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的快乐
(2012-08-09 15:44: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码字旁白 |
前几天花了几百块钱给老婆买了块数位板,为了让她更容易在电脑上画画,但是从实际的情况看来,霸占这块数位板的却成了我,每天晚上趴在电脑前一笔一笔地画漫画,完成一幅以后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
二十几年前上小学的时候,小朋友都流行去少年宫上课外班,那时候课外班跟现在小孩儿上的特长班十分不一样,就算你练成妖精了也不能在考试中加个分保个送什么的,全凭爱好,没啥压力,当然,也因此成材率极低,大部分练武术的没能神功护体,练唱歌的长大也都只能窝在家里看中国好声音,我自己选了画画,连着上了好几期,后来发现每一期都是同一个老师,画来画去都是那几幅,日益变成这个班的老油条坑蒙拐骗无所不能,在老爸老妈给我贴上缺乏天赋的标签下就中断了一个艺术少年的成名之路。
但是自打那以后每到放暑假,我就在家画机器猫、恐龙特级克塞号、葫芦娃、肌肉男希曼和他妹妹肌肉女希瑞,然后把画送给附近的小朋友,换点友谊、笑脸和零食(主要是零食),为了吃全都送光了,到现在一张作品都没留下,十分遗憾。
老婆的情况也类似,没正经练过画画,大约也是童年时候拿透明的白纸在少女漫画上拓点美少女战士,夜里偷偷摸摸指望月亮赐予她力量而未遂,长大了习惯在日记本上画一些花花草草,从淘宝买一堆彩色铅笔,把我不知道从哪儿顺来的速写本上涂得五颜六色跟幼儿园小朋友的毕业作品一样,以前都没人正经看得上这种画,近年来总算有了个好听的形容词叫“森”。
就算小区里收废纸的大叔不会因为这是我们的作品而一斤多收五分钱,但是我们依然乐此不疲。记得以前大学的时候面临就业,总有人在你耳边滔滔不绝地重复说千万不要把爱好当职业,也许说的就是只有外行才能获得快乐这个道理。话剧圈有业余戏剧的理论,从当初易卜生到1920年代中国话剧的崛起,再到人艺当初的创立,业余人搞话剧成了“专业”的做法,其实业余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Amator,是热爱者的意思,全凭热爱来干一件事,本来就比苦着脸挣生活费要浪漫许多。
所以,作为外行,我和老婆画画、写小说、攒各种旅游攻略、四处搜吃的,从中获得外行的独特感受,显而易见,我们制造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废品为的不是抢内行的饭碗,仅仅是为了快乐,如法布尔在描述昆虫时说“只为活着,吃苦是否值得”,那一点快乐会让你在享受生活的路途中,不至于做一辈子的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