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市中私募的几把“刷子”

(2012-09-04 10:02:38)
标签:

杂谈

今年市场继续震荡走势,尤其二季度之后,市场几番震荡探底之下渐行渐低。关于钻石底和暂时底的争论也一直在激烈的讨论之中。弱市之中,清盘之声不绝于耳,但也有那么一些私募正在逐渐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来。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了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收益榜的前十名,冠军颉昂商品对冲1期以111.55%的收益率高居榜首,崔军的创赢2号以及泽里和1号则分别以37.39%和35.05%的收益率进入三甲。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止2012年8月14日。

在持续的弱市背景下,传统的多头持股策略步履维艰;不过,与此同时,创新型私募依靠其不同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在弱市中演绎出独立行情,优秀的业绩也使创新型私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冠军颉昂就是一家典型的专门从事商品期货的私募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商品对冲投资和宏观对冲投资。颉昂拥有一支对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负责大类资产的研究。观察颉昂商品对冲1期的业绩,我们发现它成立9个月即实现了净值翻倍,其以往月收益率与沪深300呈现负相关性。颉昂对于商品期货并不做套期保值,只做投机,中长期体现为价值投资,建仓期时间较长。同时颉昂还会做日内对冲、套利。在近几个月的操作过程中,既有通过宏观判断基本面做空沪铜大举获利的经历,也有通过在获利后对冲规避风险,保住收益的典型操作。商品投资的交易机制优势以及对于趋势判断的精确是颉昂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

不过,对于做商品期货对冲的颉昂来说,杠杆是其不可避免的风险点。杠杆会放大收益,但同样,若是判断失误,也同样会将损失成倍放大。事实上,纵观颉昂商品对冲1期的历史走势,该基金的确出现过大幅波动,颉昂商品对冲1期2011年12月就曾单月下跌18%。可见,此类产品适合风险承受能力极高的投资者。

亚军创赢2号的基金经理正是前一段时间向5家破净上市银行发函要求回购并注销股份的崔军。有别于采用信托形式的传统阳光私募,创赢2号是一只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的创新私募。在投资品种上没有太多限制的有限合伙形式使得创赢的投资策略也能有所创新,创赢的策略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价值投资,二是股指期货对冲。其中股指期货对冲可谓是其投资策略中的一大亮点,创赢在股指期货与股票对冲的过程中,不会进行完全的对冲,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趋势的判断。当下跌趋势形成后,会加大股指期货的空头仓位。反之当上涨趋势形成后,也会减小股指期货空头仓位,甚至转向多头仓位。这类策略若是猜对趋势,则往往会获得出其不意的收益,反之,若是判断错误,则往往也会面临较大的净值下跌。也就是说,相较于一般的对冲策略,这个策略的波动性要相对更大一些。此外,创赢也会把握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的交易机会,这类机会目前来看很多,并且往往是无风险或者风险很低,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年化收益。

虽然有限合伙的模式给创赢带来了股指期货对冲的创新,但这种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与传统的阳光私募相比,这种模式在净值的核准与公布、工商注册登记和税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当然,除了颉昂和创赢2号等采用创新策略的私募表现抢眼之外,传统的阳光私募中也不乏佼佼者。鼎锋的王小刚就携他的鼎锋4号和鼎锋8期分别以28.14%和27.25%的收益进入前十。

王小刚原来的投资理念为“高、小、新”,在投资中比较强调公司或者概念的“新”,但强调“新”的他也难免会遇到对于公司了解程度不够的难题。从奥马哈归来之后的王小刚在投资理念上已经有所改进。目前王小刚的投资理念是将高成长和能力圈结合起来。高成长就是投资的公司有一定的成长性,估值相对来说也不是太高。而能力圈原则是投资于熟悉的公司,在能力圈内集中持股反而风险较低。能力圈也是巴菲特崇尚的投资理念,巴菲特长期持有华盛顿邮报和可口可乐,基本不投资科技类的股票,就是能力圈原则的一种表现。

这种基于基金经理个人水平之上的“能力圈”虽然已经为鼎锋4号、鼎锋8期带来较好的收益,但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却提前为自己划定了一个圈,这对投资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掣肘。在“能力圈”范围之内的集中持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但是,对于少数行业集中持股的做法则可能承担较大的非系统性风险。

总体来看,不论是走创新路子的私募还是走传统路子的私募,能在今年的弱市中获得不错收益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佼佼者,颉昂依靠商品期货对冲,创赢2号依靠股指期货对冲,鼎锋4号和8期则靠的是“高成长”+“能力圈”。但不管是哪种策略,都有其较难避免的风险点。期货对冲中杠杆效应带来的风险不能不直视,有限合伙模式下的各类问题也不能忽视,再加上能力圈内的集中持股也依旧存在风险。对于这些私募,尤其是创新型的私募,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对这些策略有较好的了解,不仅仅是策略本身,也包括策略和模式背后的风险;此外,基金本身策略或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能否持续为基金带来收益,也是投资者所必须考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