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私募基金未来将爆发式成长,可以看空只能做多

(2009-05-06 16:37:52)
标签:

杂谈

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下跌跌出位,私募进入排位赛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09年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产品数超过200只,产品发行频率超过公募。较有名的私募管理公司,如星石,产品数已经达到13只,规模也在10个亿左右,可以与一个小型公募基金公司相比。而私募的总规模估计已经超过200亿,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开始和公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一起,为投资人所知,并参加业绩排位。

这一切,应该归功于08年的大跌。

私募,在下跌时最灿烂,而一旦市场回暖,私募率先回本,立刻为大家所瞩目,所以,09年一季度,市场一反弹,私募就为市场热追,并不意外。从近一年的数据来看,在同期的上证指数下跌了30%的情况下,公募集体尚有19%左右的亏损,而私募集体已经基本打平,私募的前10名,更是获得了超过30%的绝对正收益。

凭数据说话的私募,开始为市场认可,进入正式的排位赛。但是,作为投资人,我们更关心的是,私募基金,在国外是否是成熟的产品?相比国外,中国目前的私募基金到底处于什么阶段上?未来在投资范围上、规模上,中国的私募基金究竟会如何发展?与国外的对冲基金相比,我们是一类产品吗?

投资策略——可以看空,但只能做多

私募基金在美国称为对冲基金,尽管中外对定义表述不太一致,但私募基金,或者说对冲基金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以私募的形式筹集资金;2.由专业人士管理并收取业绩费,管理人自己也需要在基金中投入一定的资金;3.有较高的投资门槛;4.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就这四点而言,中国的私募基金的定义与国外并无不同。但是在国外,私募基金有多种策略来谋求绝对正收益,而多仓股票,仅是其中的一种:

 

近两年全球对冲基金不同策略所占比重
策略
2007
2008
多空仓股票(Long Short Equities)
41%
33%
多重策略(Multi-strategy
14%
17%
期货管理(Managed Futures)
9%
13%
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8%
11%
套利(Arbitrage)
10%
9%
全球宏观(Global Macro)
6%
6%
可转债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
5%
5%
困境债务(Distressed debt)
5%
4%
相对价值套利(Relative Value Arbitrage)
2%
2%

 

数据来源:IFSL

目前中国的私募基金囿于金融产品的有限性,基本是“多仓股票”的策略,只能在投资范围中看到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后留下的口子。与公募相比,其目前主要的不同是仓位灵活,对行业分散度没有明确要求,可以集中持有一个行业,对个股分散度要求不高,很多私募可经集中持有4只股票。部分私募管理人,如智德,在投资范围中有权证,也确实用少量的资金操作了一些权证,希望为将来的多策略投资做准备。但整体而言,“多仓股票”是唯一可获得绝对正收益的策略,所谓“可以看空,但只能做多”。所以,从投资策略和投资范围来说,中国私募目前与公募的差别并不大,其可运用的金融工具并不多,不过,未来一旦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工具上线,私募将有机会开拓新的投资策略和利润空间。

管理规模——小荷才露尖尖角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09年3月运行满3个月的私募基金共163只,运行满一年的有120只,而06年时,只有3只。从产品只数和规模来看,私募在09年真实地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产品数首次超过200只(包括刚发行的),规模首次冲过200亿。

在中国私募刚刚起步时,全球私募基金业已经自90年代起迅猛发展,自1999年以来,规模成长了将近5倍。即使在危机深重的08年底,私募的总数目也有10000多只,总规模达15000亿美元,占到公募基金总规模的8%左右,而目前中国私募基金占公募基金规模的比例仅为不到0.5%。

 

全球私募基金业近十年资产管理规模及产品数目变化趋势

 

http://www.howbuy.com/UserFiles/Image/winnie/0905042.gif

 

全球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及产品数目占共同基金的比率变化趋势

 

http://www.howbuy.com/UserFiles/Image/winnie/0905043.gif

数据来源:IFSL及ICI

无论从投资范围,还是从规模来讲,中国的私募基金,刚刚起步,我们目力所见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私募未来的爆发式成长,有待金融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适度的监管,而一旦这样的时机到来,私募的成长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在此过程中,寻找到那些真的有意愿及有能力参加此长跑的私募管理公司,明确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观察他们,跟踪他们的业绩表现和业务发展的轨迹,是我们投资人的当务之急。

 

近期投资策略推荐:

 

如何理性认识基金分红 专题报告 2009-05-05
中国私募发展管窥-小荷才露尖尖角 私募报告 2009-05-04
市场短期调整并未结束 基金周报 2009-05-04
长盛同庆份额A投资价值突出 专题报告 2009-04-30
难算的账——中国私募基金业绩报酬众生相 私募报告 2009-04-27
节前市场仍需调整,华夏、华宝兴业等已减仓 基金周报 2009-04-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