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图片游记)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仿宋人花鸟折扇(1945年)-四川博物院藏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宗。

中唐·文殊菩萨赴法会(1941-1943年,布本)
老子松石图(1941年作于敦煌,纸本)

多么巨大的工程啊……

40年代,张大千自费赴敦煌,耗时三年大量临摹了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使敦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人和世界广为瞩目。
莫高窟洞内光线阴暗、空间有限,壁画色彩多已褪色,在摹制壁画时,需克服技术上的各种困难。先生常常叮嘱众人不要碰损或弄脏壁画。他们每日清晨入洞,薄暮而出,个个蓬头垢面。先生常常一手持烛,一手执笔,或立于木梯,或蹲或躺卧于地,经数十次观研之后方才落笔。其艰苦远非常人所能想象,正如作家高阳所说:“张大千在敦煌是艺术上的苦行僧,精神上与玄奘西域取经有相同之处,表现了他的勇气、毅力及对艺术的虔敬。”另外,他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了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他还到达青海西宁,邀请藏族画师共同赴敦煌协助临摹工作。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对摹品的负责,每幅画上都注明了画家的名字,凡与他合作也注明了作者的名字,所以在他许多临摹的敦煌壁画中都标有“番僧某某同画”。两年后他结束了在莫高窟的临摹工作,同时开始了对安西榆林窟的临摹工作。在离开莫高窟后,他花了大量时间对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朝的壁画代表作及雕塑进行了临摹,共有摹品共记三百多幅。
敦煌之行耗资约五千两黄金,令他债台高筑,不得已卖掉了收藏的二百多幅古画,画出来的作品又舍不得卖掉,要捐献给国家……四川博物院部分作品即来自张大千家人1955年之捐赠。

五代·两国夫人供养像(1941-1943年,布本)
五代·曹议金夫人供养像(1941-1943年,布本)

菩萨像-四川博物院藏

张大千篆刻作品-四川博物院藏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
艺术家是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