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礼仪培训探讨)
想起了这本《像绅士一样生活》(2006年3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是因为培训班上每门课、每次课的课前都最早到教室的、最用功、最认真学习的学员领导说,不喜欢听“全盘西化”的礼仪课。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讲礼仪,而且这礼仪涵盖了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的丰富内容。
《像绅士一样生活》的作者在书中说:“如果用及其简要的语言概括,绅士的精神气质应该包括骑士般的勇气、服务公众的道德意识、建立于坚定沉着基础上的沉默性格,以及即便处于极端困难境地,也永远不变的谦恭礼貌。”
这个描述和我们的“君子”的相似度颇高。
书中提到,自17世纪以来,除了孔子的思想以外,“英国绅士开始培养起一种对中国事物的趣味,特别是对那些被认为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物品的兴趣,从饮茶到墙纸装饰,从中国式园林到中国瓷器。”
……“直到20世纪初,建造中国式房间的风尚依旧持续不衰。这样的中国式房间,就变成了绅士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刷了些黄颜色,或装点了一些中国风景画和精美瓷器(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来自明朝的瓷器)”。
瓷器啊,瓷器。China
啊,China。君不见,在现代中国城市的马路边,堆积如山的瓷器被人们从破破烂烂的各种车上卸下来,一件一件摆在地上,五十、一百地讨价还价;带着制作者彩色照片证书的,也未必能卖出个像样的价钱。……也许,我们的瓷器,应该降低产量,提高质量。也许,我们的人民,不要因为我们宝贝太多,就拿宝贝不当宝贝。虽说“物以稀为贵”,但物不稀的时候也要珍惜啊。自己不珍视自己的文化,等到宝贝被别人搬到别人的博物馆里的时候,一边捶胸顿足地哭骂,一边仍旧拿手里残存的宝贝不当宝贝……这该怪谁啊?!
绅士,有钱、有闲、有文化、有修养。在我们中国男士的经济实力还达不到拥有16套衣服的时候,“像绅士一样生活”,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但是,无论中国人在穷的时候还是在富的时候,“成为一个君子”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始终是有大量君子存在的。
先不用“像绅士一样生活”,先多花些时间,把我们中国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优良的生活方式继承好、传承好吧。

本月月初途经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正遇机场举办“首都机场文化国门书画邀请展”,大量精美的国画被悬挂在机场各处的墙上,供旅客欣赏。

显而易见,每一幅参展的国画作品,都是经过主办方精挑细选的上乘之作。
但是我所观察到的景象是:鲜有国人驻足欣赏……
咱有钱了、有闲了,学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做个能文能武的谦谦君子,好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