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礼仪培训师徐克茹
礼仪培训师徐克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342
  • 关注人气:1,6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仪培训知识:三礼

(2009-07-06 11:43:31)
标签:

礼仪培训师

徐克茹

礼仪培训

礼仪培训知识

三礼

文化

分类: 礼仪知识-礼仪培训师徐克茹

(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礼仪培训探讨)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本称《周官》,王莽时,刘歆乃改称《周礼》。《周礼》传说为周公旦所作,近人定为战国时作品。“周”字或以为指“西周”,

或以为指“周天之官”。《周礼》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六官象征天地四方六合,体现了“以人法天”的思想。汉时冬官篇已亡,汉儒取《考工记》补之。《周礼》内容极为丰富,主要讲述各种名物、典章、制度。

 

  《仪礼》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晋代始称《仪礼》。旧说《仪礼》为周公制作或孔子订定,近人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一部分礼制的汇编,成书应在战国初期至中叶。先秦、西汉所谓“五经”之《礼》皆指《仪礼》。《仪礼》分《士冠礼》、《士昏礼》等十七篇,主要记载有关士的礼仪。

    《礼记》是阐释《仪礼》及补充其所未备之书,包括戴圣所编纂的《小戴记》四十九篇与戴德所编纂的《大戴记》八十五篇,后世所称《礼记》一般指《小戴记》。唐孔颖达撰定《五经正义》,于三礼中独收《礼记》,这是第一次以朝廷的名义正式将其升格为经,且拔至《仪礼》、《周礼》二经之上。于是三礼之学,在唐代形成了《礼记》独盛的局面。其后,宋于三礼中,唯用《礼记》。且因《大学》、《中庸》二篇脱离《礼记》而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可见《礼记》在唐以后地位之尊崇。   

    “三礼”之学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返回礼仪培训师徐克茹新浪博客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