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礼仪培训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源:礼仪培训师徐克茹-新浪博客
礼仪培训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都是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成年人,因此,应该遵循成人学习规律,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现代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能力在30岁时达到顶峰,30岁到50岁之间是平稳的高原期,50岁以后才开始下降。因此,成人学习的潜力仍是相当巨大的。但是由于成人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导速度放慢、疲劳恢复的时间加长、感知器官的功能下降,因此,成人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会明显不如青少年。但如果允许成人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其学习效果会和青少年相同。另外,成人在机械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方面与青少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成人在意义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却有青少年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青少年相比,成人在学习时具有更加独立和自我指导的性。他们更加希望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参与一切活动,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独立地位和活动能力,把他们视为有自我导向能力的人。但反过来看,由于成人都希望在学习中别人能看重自己,因此他们又会因为害怕学习失败而产生焦虑感。在礼仪培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成人的这些学习特点来设计编排礼仪培训的课程内容。
成人承担了多种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责,因此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成人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再学习、再教育。成人的经验是成人学习过程中一项宝贵的资源。在学员进行礼仪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采取各种培训教学形式,使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能够在群体里互相分享,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共同提高。
成人的学习目的明确,希望所学习的礼仪培训课程内容能够有实践意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他们知道所学的礼仪知识没有用处,或者所学的礼仪培训课程内容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设计礼仪培训课程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有用性”和“实效性”。
所谓礼仪培训的“教学方法”,是指在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礼仪培训师和参加礼仪培训的学员为实现礼仪培训教学目的、完成礼仪培训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礼仪培训教学活动是礼仪培训师的“教”和培训学员的“学”密切结合、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既应包括礼仪培训师的教法,也应包括培训学员的学法,还应包括在特定背景条件下,礼仪培训师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协调一致。总的来说,礼仪培训课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http://blog.wise111.com/up/1245047043.jpg
讲授法是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一:讲授法
在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当中,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的培训方式,是指礼仪培训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的培训教学方法。
从礼仪培训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将培训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授给培训学员的方法;从培训学员“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从礼仪培训师那里接受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方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运用起来非常方便,整个培训教学进程容易控制,教学主题不易偏离,因而课堂效率比较高。礼仪培训师如果能自如地掌握讲授方法,则可以让很多抽象的礼仪规则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使培训学员更容易接受这些礼仪知识,能够让学生避免认识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礼仪知识。讲授法的缺点是礼仪知识信息单向传递,反馈效果差。这种方法常被用于礼仪培训教学内容当中的理念性知识的培训。礼仪的概念、历史发展等内容,都可以采用讲授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二:行为矫正训练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当中的行为矫正训练法,是指礼仪培训师使用心理学的原理,特别是条件反射的规律(如强化、消退、示范)等,帮助培训学员者改变不良行为,形成新的适应性行为的一种培训教学方法。通过这种行为矫正训练,可以使培训学员的旧的不良行为方式尽早得到矫正,早日形成新的符合礼仪规范的良好行为方式。
在礼仪培训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可由礼仪培训师演示在某种场合的适当行为、语言与动作,然后请培训学员进行模仿演练。礼仪培训师对学员提出标准,要求其做出某种正确的动作、行为,或用某些语言进行恰当的表达。培训学员演练完毕之后,礼仪培训师对正确动作予以强化,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起其参加活动的兴趣;对不良的行为予以否定,使其不再发生。
在礼仪培训课程当中应用行为矫正训练法时,礼仪培训师应当特别注意:在要求培训学员进行强化训练时,开始时要求不能过高,以免培训学员由于目标难以达到而产生焦躁心理。同时,还要鼓励培训学员多进行正面的礼仪行为自我强化、自我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进步,增强不良行为得到矫正的信心。行为矫正训练法在进行仪态礼仪训练、语音矫正训练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三:演示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中的演示法,是指礼仪培训师在礼仪培训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性教具,配合讲授法进行示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培训学员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或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直观性强,使培训学员得到具体、真实、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能提高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集中学员的注意力;有利于将礼仪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能够发展培训学员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礼仪培训教学中,按照演示用的器材不同,可将演示法可分为:
(1)实物、模型的演示;
(2)图片、图画的演示;
(3)实物操作演示;
(4)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
礼仪培训课程有很多内容都是实际操作性的,例如怎样吃西餐、怎样打领带等等。使用实物教具进行操作演示,可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演示的对象,效果非常直观、显著。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应当尽量多地准备相关的图片、图画进行演示。在讲解有关人际沟通的礼仪内容时,如果能够播放相关录像、电影,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方式,则可以给培训学员留下更为清晰、更为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礼仪培训教学效果。
演示法需要克服的问题是:学员的反馈和实践少;演示器材成本较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听资料比较少,不易收集。在具体的礼仪培训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在刺激学员视觉、听觉的同时,结合授课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技巧,就容易克服单独使用演示法时的“呆板”缺点,让学员也亲自做一做,亲口说一说,从而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四:研讨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中的研讨法,是指由礼仪培训师有效地组织培训学员以团体的方式对某个礼仪课题或礼仪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得出共同的结论的方法,由此让学员在研讨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启发,以使学员达到增长礼仪知识、提高行为能力的目的。研讨法是一种常用的礼仪培训教学方法,可分成一般小组讨论与礼仪研讨会两种方式。礼仪研讨会多以礼仪专题演讲为主,中途或会后允许学员与演讲者进行交流沟通。在礼仪培训课堂中常用的是小组讨论的方法。小组讨论法的特点是信息交流的方式为多向传递,培训学员的参与性高。这种教学方法多用于巩固礼仪知识,训练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但运用时对礼仪培训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小组讨论方式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有课题讨论法、对立式讨论法和民主讨论法三种。
1.
课题讨论法。
所谓课题讨论法是指礼仪培训师让培训学员讨论、研究某个礼仪课题或需解决的礼仪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培训学员的礼仪知识水平,提高礼仪行为能力。
2.
对立式讨论法。
所谓对立式讨论法是指将培训学员分为意见对立的两组,针对某一命题进行讨论的一种讨论法,一般要求对立的两组人数相等,发表意见时间相同。这种讨论法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双方保持对立的意见,可使学员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练习自己的洞察力、分析力和说服能力。礼仪培训中的对立讨论法一般不需判定双方胜负,只要对双方观点进行评论即可。
3.
民主讨论法。
所谓民主讨论法,是指在讨论中,礼仪培训师与培训学员地位平等,学员可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学员共同得出团体都认可的结论。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五:角色扮演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中的角色扮演法,是由礼仪培训师来设计某个与礼仪培训课程内容有关的场景(“剧本”),由部分培训学员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其他学员与礼仪培训师在学员表演时进行观摩,并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演与观摩的过程能够有效开发“演员”和“观众”的行为能力。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改变学员态度,提高学员观察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在礼仪培训当中可以运用于接待客人、电话应对、销售会谈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传递多向化、反馈效果好、实践性强。
角色扮演法对时间、演出场地、剧本、道具等要求严格,因此,礼仪培训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必要。角色扮演法可与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等共同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摄影机将表演过程拍摄下来,供全体学员反复研讨。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六: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案例分析法”。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中的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礼仪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培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行动能力的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反馈效果好,但是对礼仪培训师的案例选择能力、引导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礼仪培训师应从平常收集的资料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讨论的个案。礼仪培训师应当熟悉案例相关的背景及具体内容,指导培训学员了解案例相关的操作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案例分析开始前,应该先让大家了解本次案例分析的目的、实施方法、需要分析的主题及计划安排,以使案例分析训练能够顺利完成。在使用“全体学员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尤其注意引导学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以免草草收场使案例分析训练半途而废。
礼仪培训教学方法之七:游戏训练法
游戏训练法是一种在礼仪培训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方法。由于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因此可以改变培训现场气氛,提高参加者的好奇心、兴趣及参与意识,同时改良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国外的许多企业都将游戏训练引入到了礼仪培训课程当中。
使用这种礼仪培训教学方法时应当注意:游戏本身不是礼仪培训的目的,而是为“礼仪培训”服务的,因此应当慎重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使之为礼仪培训内容服务。
除此之外,礼仪培训师还应当慎重考虑游戏在整个课程中的插入位置,避免与授课内容毫无关联,成了“为游戏而游戏”。
礼仪培训师应当熟悉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并且有能力控制游戏的过程,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参与学员的安全,避免培训学员在游戏时发生意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