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社交礼仪培训)
昨天是青年节,各地都举行了一些仪式和活动,其中的“冠笄之礼”最引人注目:
西安中学生仿古“冠笄之礼”纪念成年
福州:三百多名青年举行传统成人仪式
长春:17人穿汉服举行集体成人礼
宁波高中学子举行汉服成人礼
那么,什么是冠礼、笄礼
呢?
冠礼和笄礼是中国古代的“成人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仪礼》中“士冠礼”及《礼记》中的“冠义”都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古代的成年仪礼。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
书载,此礼仪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
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
(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
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某些地区自宋代以来,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
与男子冠礼相比,女子笄礼的行礼方式则带有浓厚女性特征。笄礼的日期选择与冠礼类似,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日期:女儿节,即农历三月初三。这是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华夏节日,但目前只在日本、韩国流传。
笄礼行礼程序与冠礼基本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宾、有司(为笄者托盘的人)、赞(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等参礼者宜由女性担任;行礼地点宜于堂室。
古礼女子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执之。男子三加分别是缁布冠、皮弁、爵弁,女子也有纷繁的钗冠。条件许可下,可分别加笄、簪、凤冠。简化举礼时只一加即可——即由正宾郑重地为女子梳头,加笄(类似发簪、发钗等今天依然很流行的盘发用品)。
返回礼仪培训师徐克茹新浪博客主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