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仪培训故事:福建泉州的“礼让巷”

(2009-05-02 10:07:28)
标签:

礼仪培训师

徐克茹

礼仪培训

礼仪故事

六尺巷

礼让巷

文化

分类: 礼仪故事-礼仪培训师徐克茹

(文章分类:礼仪培训师徐克茹-礼仪培训故事)

 

福建省泉州市有一条名闻遐迩的礼让巷,旧时也称六尺巷礼让之名,是有一段来历的。 

相传这个地方,原来并没有巷,到了明代,此地住着两位官宦人家,一家姓林,另一家姓唐,两家毗邻而居。林家有人在京,官居御史之职。唐家也有人在地方当官,任指挥使之职。两个官宦之家,平时也都礼尚往来。 

后来,两家官运亨通,家业发达,姓林的当家林大舍要修建后院花园,因为当时符合年利,姓唐的当家唐少爷也要扩建书轩。两家择定日子,都要在双方的交界处开基筑墙,这样便引发了一场争执。 

为了这一墙之地,双方各有势力,互不相让。僵持之下,便都告到了官府。 

泉州知府接到两家的呈状,左南为难,朝内官得罪不得,地方官也惹不起,不敢轻易判断。而林、唐两家,各自打通关节,对知府硬软兼施;知府也十分乖巧,双方应付,一拖就是三年。林家便修书一封,派专差上京,请林御史亲笔来书,责成泉州知府将此地判给林家,以便将花园修好。 

专差果然带回一封缄封周密的御史大人亲笔信。林氏合家之人齐来围观,只见上面写着: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亦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读信后家人议论纷纷,林大舍开头也有些不通。他把那四句诗一看再看,终于悟出老爷的用意来了。就说:既然老爷这样交代,就退让三尺,择日兴工。 

唐少爷探知林家派人上京,心怀疑虑,如今见林家后退三尺另筑花园峭壁,不知是何用意。便设法打听到林家退墙的原委。因为林家是当朝御史,反而首先退让,感到不可造次,便亲自到其父任所去见唐指挥使,将林家让地的事一五一十地向其父禀告。林指挥使听后,认真地说:林御史在京师为官,见识胸怀,不同一般,让地之事一经传开,岂不全城赞扬!唐家不能让人笑话,也退让三尺吧。 

就这样,一条宽六尺的大巷就出现在两家宅院之间。泉州人就称之为礼让巷,以纪念两家礼让的美德。

 

返回礼仪培训师徐克茹新浪博客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