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昨发文澄清“泡沫论”:
是记者误解!
昨日,成思危在中国《金融时报》头版发表题为《居安思危促进我国股市稳步健康发展》的文章,就泡沫论、上市公司质量等焦点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于泡沫
泡沫是股市的内在属性
成思危表示:股市是虚拟经济,泡沫是股市的内在属性。我们不要等到泡沫胀得很大的时候再让它破灭,就像2001年上证指数到2245点以后一下子掉下来那样。我的意思是要告诫投资者,当形势好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当股市大跌的时候别慌。我不赞成一些过于乐观的说法。现在是靠少数所谓蓝筹股而不是股市整体质量提高来支撑行情。我认为还是要下大力气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关于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70%没达国际标准
针对投资者赚指数没赚钱的现象,成思危表示:问题在于股市的整体质量不高。要下大力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退出去,让好孩子进来,让坏孩子出去。股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股市,股指涨了并不等于大多数股票上涨。现在涨势强劲的大部分是比较强大的国有上市公司,它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果我们只是靠这几个国有上市公司来支撑股市,市场是很难健康发展的。有人认为我关于中国内地上市公司70%都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提法缺乏依据,我希望他们能拿出科学依据来和我讨论。
关于赢家输家
would误写成will 意思变了
成思危表示,他在迪拜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中曾说道:"在牛市中人们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赢,但许多人最终可能是输家,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风险和他们自己的选择。"但该报记者将他说的would误写成了will。
针对该段话,本报记者查找到了英国《金融时报》1月31日的英文原稿,相关语句是,"But in a bull market, people will invest relatively irrationally. Every investor thinks they can win. But many will end up losing. But that is their risk and their choice."在英文中,will和would用法类似,都同样表示推测,但will的预期绝对,语气较重,而would语气较委婉。would和will确实存在差异,"许多人最终都是输家"和"许多人最终可能是输家"两者意思不一样。
文章引用自:http://成都晚报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