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村的金鸡石

标签:
杂谈 |
梧村其实就是个形状不规则的山间台地,四周的高山把它围得木桶一般。木桶的东南角缺一块木板,梧村的水就从那儿流出山去,又拐向东北,流到灵山江,衢江,兰江,富春江,钱塘江,一直到东海。
http://s3/middle/56ef245egcb77ddabc6f2&690
杨树山在梧村的正南面,按书上的数据,海拔是1390米。金鸡石在杨树山的左边,是一块耸立在山顶上的巨石。杨树山和金鸡石之间有一个比较低的山缺,有一条千年古道经过这个山缺,贯通遂昌、龙游两县。这条古道,山这边的一段叫芦坑岭,山那边的叫枫树岭。
2012年10月2日,也就是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我和朋友去金鸡石玩。空气澄净透明,竹叶青翠,正是登山的好时节。骑电动车到山下的金龙戴村,然后步行上山。稻田里还有一半的稻子没有收割。金龙戴村已经不是过去的模样了,旧房子不见了,路面整洁。一个座落在山上的小村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需要三千年。
顺着涧水向上走,脚下的路就是芦坑岭。有些地方石砌的台阶还很整齐,有的地方已经破坏了,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这条古道堪称人工的奇迹。http://s5/middle/56ef245egcb77e3057d34&690
龙游生产的宣纸质量优良,龙游南部的溪口镇历史上是个著名的纸张制造和贸易中心。尤其是宋室南渡以来,经济中心南移,衢州的印书业前所未有的兴旺,这和纸张的质量是有很大关系的。造纸的原料——用石灰腌过的嫩毛竹,有很多就是从遂昌挑过山来的。这就是芦坑岭——枫树岭这条古道出现的经济上的原因。
http://s9/middle/56ef245egcb77ff2d3f98&690
http://s14/middle/56ef245egcb77ffc8423d&690
芦坑村所在的地方山势很陡。如果是陌生人,肯定不会想到金龙戴往上走还会有村子。涧水穿村而下,弄出很大的声响。涧水上有好几座石拱桥。路边有很多干涸的池,当初就是用来腌嫩毛竹的。穿过芦坑,再走几步,路边卧着一块巨石。从前我们从遂昌那边过来,走到这块石头底下,都要休息一下,喝水。冬天就吃雪。
http://s8/middle/56ef245egcb782cb91417&690
我们走到山缺,那里是芦坑岭和枫树岭的交界处,也是龙游遂昌两县的交界处。坐了一会儿,然后就顺着山脊往东走。其实我知道那山脊上没有路,但是总觉得那儿离金鸡石很近,过去应该不难。小树和小竹子长得密密麻麻,简直不能说是走过去,而是拱过去的。山脊上有一道很长的沟,浅的地方只有一尺多,深的地方差不多有一人高,不知道是什么用场。我猜,莫非是防火用的?还看到一个洞,直径有两尺,深不可测。就在那些地方,我们发现一棵蕙兰,带一个花芽,就挖了一半带回家,另一半留着,让它继续生产,这也是不竭泽而渔的意思。又看到两个采猕猴桃的人,一男一女,已经摘了半纺织袋的猕猴桃了。他们感叹这东西卖不了多少钱,完全熟透的都只能卖八元一斤,像这样没熟透的最多只能卖到五元一斤。
http://s6/middle/56ef245egcb780933d965&690
金鸡石巍峨雄峻,没什么可以多说。有一个杉木梯子靠在石壁上,爬上去省力得多。坐在危岩上,向四周一望,我心里想:走了那么多路,爬到了这山尖上,又爬到了这山尖上的石头顶上,结果四面的山仍旧围得木桶一般,我们仍旧在桶里面。向下面看,只看到无数的侧柏的树梢,禁不住头晕目眩。
http://s4/middle/56ef245egcb78150a6fe3&690
于是下了石头,到刚才遇到采桃人的地方,从那里向南坡下去。下面就是金田寺矿区,远远看去有七八所房子。坑道口有大堆的石头,小铁轨从里面出来,弯弯曲曲通往远处。只遇到三四个人,都在吃饭。我们顺着矿区的公路向南走了一段路,拐过一个山口,看到那公路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掉头向右而去,我们就回头了。后来,我在谷歌地图上看到,那个大转弯只是个开头,下面的路萦回曲折,简直就像是一堆鸭肠。
金田寺开矿以后,枫树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这条老路被截成了好几段,几乎看不出路在哪里了。我们回到矿区一个坑道前面的时候,遇到一个刚刚从山下开车上来的人,聊了几句,我就说到了矿区对枫树岭的破坏。那人说,即使没有矿区,这条古道也慢慢地被荒草淹没了,根本没有人走了。于是大家都有点感慨。我问另一个老头,下面以前有个半路凉亭,现在怎么样了?老头说,移到稍微下面一点的一个地方了。我想了想,说:好在过得几年以后,这个矿区又要变成风景了。
http://s11/middle/56ef245egcb78257539fa&690
坑道口的石堆下面依稀就是当年的古道,我们从那儿往上走。开头的一段,也许是矿上的人常常要走,喷过除草剂,所以草还不太密。再往上,路简直就不像是路了。一会儿,就到了山缺那儿,我们于是下山。
早上出发的时候是七点四十五左右,下午到家里已经是两点钟了。
检查一路上拍的照片,发现远不如以前某驴友发在网上的。
我虽然算是个山人,但是真正像模像样的登山,却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这一次因为是中秋节,越是过节越是寂寥,所以才去登山,所以才写这么长一个登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