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读书经历之二

(2021-10-06 15:07:29)
标签:

我的读书经历

初中

高中

枣园中学

老师们

分类: 3.茶座:岁月如歌
我的读书经历之二

                我的读书经历之二

  中学生活 

我的中学一共读了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初中第一年是在原来的小学上的,第二年是在离家七八里地的一所中学度过的。初中两年我觉得学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第二年已经有了自治区统编的教材,只是把物理改成“工基”,意即工业基础;把化学改成“农基”,意既农业基础。这种情况一直到文革结束。那些课本内容实用性极强,“工基”主要讲拖拉机的构造原理和电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农基”主要讲化肥农药和酸碱盐方面的知识。但老师在讲到有关章节时,尽量把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也讲给我们听。特别是化学崔老师,他原是县城一所重点中学的化学老师,因为属“权威人士”,被贬到我们那所中学。他讲课的时候,结合当时的教材,尽可能把文革以前的初中无机化学部分都给我们讲了。还有数学肖老师,他原来也在县城中学,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是初中我遇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初中两年,我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又担任班长,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学生”。特别是毕业那一年,被评为“五好学生”后,学校敲锣打鼓把奖状送到我们家,让邻居们羡慕不已。初中毕业那年,县里恢复高中学习,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因为在这之前,很多地方的高中教育因为文革都停止了。那次上高中除了在校的学生之外,还有前几年由于文革的原因初中毕业在家的一些学生。因为上高中名额有限,当时县里规定了上高中的条件。前几年的学生,由群众推荐当地领导批准,在校学生除了学习好之外,还要考虑当地干部的意见。我们那时初中两个班共八十余人,最后上高中的不到十五人。我们那地方上初中的人有十多个,最后上高中的只有三人。初中两年,一边学习一边干农活,日子就那样一天一天过去了。记得那时,我特别喜欢玩弹弓,在回家和去学校的路上,常常用弹弓打那蹲在电线上的麻雀和藏在树叶里叽叽喳喳叫的鸟。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看到树枝上有两只麻雀一上一下蹲在一起,我举起弹弓打下了一只,另一只不但没有飞去,却在被我打下的那只身旁飞来飞去,我又是一弹弓将那只也打了下来,当时与我同行的那位同学惊羡不已,我也神气活现。后来我细细想来,对那次的行为后悔不已,我在两只麻雀如此幸福的时刻,将它们打死,真是太残酷了,太没有人性了。

高中是在枣园中学上的。枣中文革前是县里一所重点中学,学校离家约有十五公里。我们住校,每个房有三个屋,每个屋一大半被土炕和火炉占了,一个炕睡四个同学。我们每次回家,从家里背来米面,然后在学校食堂兑换成饭票。当时家里粮食不太富余,常常是粗粮细粮搭配着吃。母亲怕我受罪,每次都是让我拿细粮到学校,还让我带上用辣椒炸熟的香油,每次吃饭时倒一点在里面增加营养。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上饭里油水不多,每顿饭总有一种没吃饱的感觉。有一次吃馒头,四两一个的馒头我吃了三个还感觉有点饿,便又买了两个吃了还没觉得饱,当时说实在还想买两个吃,但看看手里不多的饭票,想想家里的母亲和弟妹,也就罢了。初到枣中,曾经闹过一个笑话。枣中食堂里有一个做饭的老头,个儿不高,嘴上留着稀稀的几根胡子,走路慢慢的,有点象我在小人书里看到的林海雪原里的那个栾平。有一次,我问原来在枣中上学的同学,那个老头姓什么,他一脸正经地告诉我老头姓缩。从此以后,无论到食堂打饭,还是走在路上碰到,我都叫那老头缩师傅。每次那老头都是先看看我,然后给我打饭或者点点头走他的路。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我被那个同学愚弄了。原来那个老头并不姓缩,而是姓李,因为原来枣中的同学嫌他打饭时,抖来抖去给的少,所以叫他缩师傅,我不知底细,竟抱着一副尊敬的态度称呼他,他却十分平静,让我知道后心里不是滋味。后来我从一个和李师傅关系好的同学那里得知,原来那李师傅,开始听我叫他缩师傅,也很不高兴,但看看我一脸的郑重并无恶意,知道我是新同学,一定是别的同学教唆使然,后来也就不在乎了。知道了情况,我以后便叫他李师傅,那老头每次都笑眯眯的。

枣中离县城较远,比较僻静。这里的老师有本地和外地两部分组成。本地的老师大部分在当时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他们有的是从县城中学调来的,有的是从别的地方调来的,他们在教学上都很有一套,初中教我们化学和物理的崔老师和张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到了枣中。外地的老师有一些是上海人,他们原来在上海教书,后来被打成右派,于六十年代初来到枣中,这些人在枣中大都是搞后勤干杂务,不承担教学任务。还有一些是其他地方的老师,他们来自北京湖南湖北等地,素质都很高。在枣中读书的日子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几位老师。一位是教语文的刘老师,他是湖南人,个子不高,额头很宽,衣着讲究,显的很有精神。当时他已三十多岁还未成家,讲课时常常把“贼”读成“则”,把“四”读成“十”,直惹的同学们笑个不停。刘老师知识渊博,讲话风趣幽默,大家都很喜欢听他上课。他睡觉很晚,我有几次晚自习很晚回宿舍,看到别的老师宿舍灯都灭了,唯他宿舍的灯还亮着。刘老师不但教学认真,而且对学生也很关心。我有一次脸上长了个大疖子,破了流浓,我很害怕,去找刘老师,刘老师一边安慰我,一边取出药棉碘酒,他先用药棉擦干净我脸上的脓液,又拿出镊子沾上酒精取出了那个象虫子一般的疖子芯给我看,然后他又用药棉给我包了伤口,告诉我很快就会好的。刘老师不怕脏为我包扎伤口的情景,让我当时十分感动。过了几天,刘老师上课碰见我,关切地问我好了没有,我说好了,刘老师很高兴。刘老师上课读课文,常常喜欢站在一位女同学旁边,有同学说刘老师想和那位女同学谈恋爱,但高中毕业后,那位女同学嫁了一个军官,而刘老师依然单身。还有两位老师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们都是我的数学老师。高一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姓黄的上海人,她个子很高,身材象模特,戴一副金边眼镜,脸上有一些雀斑。她讲课条理清楚,板书很快,常常是我们还未记完笔记,她就要擦掉写别的东西,每到这时,同学们便异口同声地要求黄老师别擦,黄老师也就停下来看着同学们笑着说,怎么记得这样慢啊。黄老师喜欢和同学调侃,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人长得漂亮,就是学习不好。有人在黄老师面前提起这位女同学,黄老师便摇着头说,XXX就是脸蛋长得好看,脑子其实空空的。枣中共有五个上海老师,其他四个都有问题,唯黄老师清白,所以黄老师平时说话声音也比其余几个上海老师高。高二的时候,从县城中学调来一位罗老师,她是湖北人,北师大毕业。罗老师留剪发,面容端庄,她说话不象黄老师那么快,声音柔柔的。她待人和蔼,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交谈。罗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遇到同学们不懂的问题,她总是耐心启发没有丝毫的厌烦。有一次,罗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立体几何题,我们班没有一个人做出来。晚自习的时候,我琢磨出一些门道,但还是有一点不清楚,便想去请教罗老师。当时夜已很深,我担心罗老师已经睡了,走到她的门口,发现她宿舍的灯还亮着。我犹豫了一会,大着胆子敲了罗老师的门。罗老师正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知道我的来意,十分高兴。在仔细听了我的想法后,罗老师针对问题进一步启发我,最后那道题终于被我解出来了。第二天上数学课的时候,罗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说我勤奋刻苦,有一股钻劲。高二第二学期,罗老师调回洛阳与丈夫团聚,临走时,同学们泪飞如雨,罗老师与我们也是依依不舍。

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县里的意见,枣中的高中班又搬到另一所新建的中学。这所学校离家有十里路,我们仍然住校。回顾高中两年的学习生活,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在枣中的那一段时光。那个学校体育设施比较好,大型秋千,单杠双杠,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除了学习,课余时间我们便是尽情地玩。高中两年,我两次代表学校代表县里,参加了自治区的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最后一次,还打了全区少年组第六名。那期间,同学们的关系也比较好,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又是六六、六七、六八级三届同学汇聚在一起,但大家相处的很融洽。学校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班与班之间竞赛,学校和外单位竞赛,比赛场上生龙活虎,比赛场外助威声不断,让人感到,生活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丰富多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