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志摩·康河·康桥

(2015-10-05 21:21:32)
标签:

徐志摩

剑桥求学

再别康桥

船游康河

追思诗人

分类: 4.茶座:霞客脚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http://s15.sinaimg.cn/middle/001AHF3Czy6VK59N6A63e&690

徐志摩·康河·康桥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早期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和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经济系学习。1920年在美国待了两年的徐志摩,对美国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感到厌倦,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决意师从罗素门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于彷徨苦闷之时,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心灵革命的怒潮,尽情冲泻在妩媚的剑河之中。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拜伦,他改弦更张走入诗人的行列徐志摩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是一个至情至真的人,他在飞机失事去世后,林徽因在其悼文中这样描述徐志摩:志摩的最动人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了极点。

徐志摩第一次来到剑桥学习生活了一年半,其后又在19251928年分别到访过剑桥大学两次,但都十分短暂。虽然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的时间总共不到两年,但他对剑桥大学却印象深刻,尤其对美丽的剑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曾经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还在文章 《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这样写道:“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说起在剑桥度过的时光,徐志摩对人说:“我这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 1922810日徐志摩在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康桥,再会吧;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上市时节,盼望我含笑归来,再见吧,我爱的康桥。” 19287月的一个傍晚,重游英国的徐志摩,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11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再别康桥》一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用极其浪漫的笔调描写了康河美丽的风景,抒发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哀婉动人的离愁别绪。我小时候多次读过徐志摩的作品,对他的诗作《再别康桥》以及《沙扬娜拉》等作品十分欣赏。这次去英国,在剑桥大学参观时,我们特意在剑河坐了一次游船,亲身感受了剑河两岸的美丽风景,真切体会到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的描绘是多么真实,以及他为什么会对剑河有那样深的眷恋和感情。

徐志摩诗作中的康桥和康河,就是今天的剑桥和剑河。康桥和康河分别是Cam bridgeRiver Cam的音译名字。剑桥市位于伦敦北部,地处平原,剑河从城市西门经市区流向东北,注入乌斯河。美丽的剑河是剑桥的象征,位于剑桥大学的这段河流为河的下游,河面较为宽阔,水流平缓。英国的初秋,气候温和,在一个晴朗多云的中午,我们来到了康河之滨。在船码头,我们坐上租来的小船,船工中年男性,会说几句简单的中国话。待我们坐定,他手中长篙轻轻一点,便将小船送入河心。康河宽处有几十米,窄处十几米,河水清澈见底,“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水中有鹅鸭随船乞食,浮游抢食之态,颇让人喜爱。游览途中,在河面上看到七八座风格迥异的小桥,经过皇后桥和国王桥及数学桥和克莱尔桥的时候,导游作了重点介绍。康河两岸风景如画,草坪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岸上尽是剑桥大学校园的华丽建筑,那些建筑风格迥异,在阳光下或白光闪烁,或肃穆凝重,令人印象深刻。河里游船往来穿梭,有游客,也有当地学生,大家相遇时彼此招呼微笑,令人心旷神怡。游船返回时,见一面容姣好年轻女子,窈窕身材,长发披肩,一身青衣,亭亭于船头,用力撑长篙于水中,缓缓行驶的船上坐一中年女人,看长相,似是一对母女。轻轻一阵秋风,我神思有些恍惚,觉得自己处于云端之中,飘飘乎,悠悠乎。我揉揉眼睛看看康河,河里白云飘飘,一些建筑和绿树的倒影在水中浮动。我用手轻轻撩拨清澈的河水,河水又滑又凉。我情不自禁,这就是徐志摩曾经魂牵梦绕的康河吗?这就是我万里迢迢来追寻的康河吗?看身边船工奋力划船,长篙如弯弓射箭,我知道,康河是真的。我知道,这就是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康河。

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再次向康河走去。站在岸上看康河,又是一番别样的情景。刚下过小雨,河里没有太多的游船,岸边小船斜横,康河没有喧闹,无声无息,青绿色的河水静静地流趟着。往前走去,河边的椅子上,有人坐着看书,神情是那么专注。有人在对着康河出神。我端详出神人的模样,是一个年轻的西人,我心里想,他是否知道徐志摩?此刻,他是不是在揣摩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味道?在堤岸边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喂饲康河里的野鸭子。康河里的几座桥,突兀河面,先后入眼,虽然依旧精致,但我左看右看,感觉似乎少了几分先前在河中所看到的那种韵味。返回的路上,我突然发现,康河两岸有很多高大的树木,为柳树最婀娜多姿。伫立在康河岸边的柳树,枝条柔软,树叶细密,无论远看,还是近瞧,既像一挂浓绿的瀑布,又像一袭少女飘逸的长发。尤其那柳树的倒影在水里随风荡漾,其柔美婀娜的形象更是毕露无疑。康河之美,在于水,在于桥,更在于岸边的垂柳。因为有那些垂柳,康河才显得更加妩媚。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那几句诗,写的是多么贴切和富有才情。“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我对柳树曾经做过观察,春天柳树新绿泛芽的时候,其颜色确实是金黄色的。徐志摩诗中“河畔的金柳”一说,无疑是春天的体会所得。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一转眼,近100年过去了。如今,康河水依旧,桥依旧,树依旧,有多少人还能知道那个戴眼镜的年轻诗人?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起徐志摩当年发生在剑桥校园里的爱情故事?昨日黄花,旧时容颜,一切早已随康河的水漂流而去。唯有《再别康桥》流传至今,没有褪色,没有被人遗忘,豁然镌刻在徐志摩当年就读的国王学院内的白色的大理石的诗碑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