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钱包的故事

(2009-10-26 11:58:08)
标签:

钱包

往事

情感

分类: 3.茶座:岁月如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个钱包的故事

 

   这是3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让人感叹不已。那时我在一个建筑公司工作,是所在工程队的团支部负责人。

  有一天,工程队职工老王火烧火燎地向队长报告,说他的钱包丢了,里面有一个月的饭菜票和几十元钱。一个月的饭菜票和几十元钱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目,那是老王全家一个月的所有指望啊。当时我正好在场,老王向我们描述了钱包丢失的过程,说自己的钱包一直压在铺盖下面,不会丢在别处。和老王同住一个房间的还有小赵和小李,老王觉得小李不可能拿他的钱包,因为小李是个老实人,而且平时和他关系很好。老王认为和他住在一起的临时工小赵最值得怀疑,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细节,有一次他从铺盖下面拿钱包的时候,被小赵看到了。根据老王提供的情况,队长指示我和一个工会干部调查处理此事。

  在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一天晚上,我们把小赵找来谈话,问他知不知道老王丢钱包的事情。小赵是一个瘦高个白皮肤的小伙子,平时不太爱讲话。听到我们问他,小赵神情有点慌张,说他已经听说了,我们又问他最近都上哪里去过?他头上开始冒汗,结结巴巴地告诉我们他所去过的地方。看着小赵不自然的神情和他讲话时的整个表现,我们当时初步断定,老王的钱包估计是小赵拿了。我们把问询的情况向工程队领导汇报后,队领导也认为老王的钱包肯定是小赵拿了,因为小李平时工作很踏实,人也老实,老王的钱包不可能是小李拿了。根据领导的指示,当天晚上很晚的时候,我们又把小赵叫过来谈话。记得当时我和那位工会干部表情都很严肃,尤其是那位工会干部,人高马大,双眼暴突,脸上还长有很多小疙瘩,他一旦严肃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凶神恶煞。小赵进来后,那位工会干部先是声色俱厉地给小赵讲了一通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然后就单刀直入地问小赵,老王的钱包是不是他拿的?我在旁边观察着小赵的表情,小赵从一开始进来后,就显得局促不安,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工会干部给他讲政策的时候,他一直低着头不吭声,不停地用手搓着自己的衣角,直到工会干部问他是不是拿了老王的钱包,他才抬起头嘟囔着说了一句:“我没有拿!”“房间里就你们三个人住,你没拿钱包,难道钱包是小李拿了?”那个工会干部对小赵吼叫着。小赵被工会干部的吼叫声吓坏了,他身体有点哆嗦,头上的汗珠开始往脸上流了,搓衣角的手有点发抖。“如果拿了,你现在交出来,我们也不会对任何人讲,这事也就完了。”工会干部看小赵害怕,声音比先前有点和缓。“我真的没有拿,不信,你们可以搜查我的衣服和行李。”小赵继续低着头小声说,我看有泪水从他的眼睛里落到地上。听小赵这么一说,工会干部有点不知说什么好了,房间里的气氛有点沉闷。我和那位工会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示意他出去一会,我以团支部负责人的身份单独和小赵谈谈。工会干部出去后,我拍拍小赵的肩膀,给他朗读了毛主席有关“犯了错误就要立刻改正,改正的越迅速越彻底就越好”的一些语录,希望他能够认识错误,把老王的钱包交出来,我们会替他保密,也不会开除他。听完我的话后,小赵慢慢抬起头来,眼里含着泪水还是低声对我说,他真的没拿老王的钱包。小赵矢口否认自己没有拿老王的钱包,我们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把情况报告了队长,大家商量后认为怀疑归怀疑,没有证据随便搜查人家的衣服或者铺盖是要犯法的,于是此事也就放了下来,没有再继续进行。

  那天夜晚找小赵谈话的事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老王丢钱包的事情在群众中也没有引起什么反应,小赵还是照常上下班,生活依然和平常一样。不过此事过后,我到是有意无意地注意起小赵和小李的行为和表情来。那天晚上以后,我看到小赵见到人总是躲躲闪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眼神游移不定,讲话语无伦次,神情十分不自然。而小李呢,和平常没什么区别,依然一副憨憨的神态。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五天。一天晚上,老王突然走进了工程队长的办公室,告诉队长他的钱包找到了。队长问他钱包是怎么找到的,他神情诡秘地摇摇头说暂时保密。过了几天,我从老王的嘴里才知道,原来他的钱包是小李拿的,小李因为当时家庭困难,拿了他的钱包,一直装在衣兜里没敢动。小李拿了老王的钱包后,一直很自责,觉得平时和老王关系不错,有点对不起老王,那天晚上他又看到小赵受了冤枉,内心实在受不了煎熬就决定把钱包还给了老王,他要老王为他保秘,不要把此事告诉任何人。老王是个善良人,认为小李拿他的钱包属于一时糊涂,便原谅了小李,并答应了他的要求

  老王的钱包找到了,大家对小赵的疑惑也消除了,我们几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失误感到很自责。当天晚上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小赵,小赵显得十分高兴。第二天,再逢到小赵,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一样,眼睛里含着微笑,显得轻松而又自然。而那个小李呢,依然是一幅从容不迫的样子,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考上大学离开工地的时候,小赵为我送行,在默默无语中我把自己的一套工具送给了小赵,希望他好好工作,多钻研技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