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首列从陈塘庄开出
津浦铁路首列载有旅客的火车从哪里开出?1910年4月11日(宣统三年三月初二)《大公报》所载《津浦铁路北段广告》就告诉人们,首列列车是这一天从陈塘庄开出的。1910年4月25日《大公报》又登出启事:天津到德州之间的客车时刻表进行调整,自5月14日陈塘庄早晨8点开车,下午5点20分到德州。德州早8点30分从德州对开,下午5点50分到天津。历时均为9小时20分。
陈塘庄是津浦铁路的根,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曾有辉煌的一笔。津浦铁路是中国第二条南北大动脉。它原是1898年由江苏候补道容闳向政府提议修建的天津到镇江的津镇铁路。清廷接纳了他的建议并决定该铁路到浦口而改名津浦铁路。在施工过程中该路在天津的起始站选址颇费周折,最后定站址在堤头以西,以便和京奉铁路总站(今北站)接轨。为赶工期决定分段修建。1908年6月30日,津浦铁路北段先由良王庄向南开工修建。北段由德国提供贷款和技术。为解决开工时器械材料供应问题,决定在陈塘庄附近修建码头和站场。1908年10月码头和起重吊装设备全部完工,并在陈塘庄站区铺设轨道。此间车站已建成站房和3.7米宽的站台及一个机车调头用的转盘站房,并有一座贮水40吨的水塔,以及给水的水鹤(为火车头供水的柱状唧筒)、贮煤场和上煤台等设施。
最重要的是在码头区域北部修建了对车房(组装机车的车间),内有铁道二股。能把轮船运来的机车零件装成机车再开向车站。这就在陈塘庄建成了天津第一个能组装火车头的车辆工厂。在德国技师指导下也培养出了来自上下河圈村民中的第一代技术工人。当时这个厂区已有较先进的锅炉、发电机、大小车床、刨床、气锤、剪冲机、充电机等先进设备。
在运行过程中津浦总局也将货物装卸业务批给上下河圈,村民组建了最早的铁路脚行。1910年又将其中能吃苦耐劳的100多人转成总局正式装卸工人。每10人组成一目,优秀者为工目(头目)。每月工资为银元8—15元,头目加2元。1909年8月陈塘庄至东流城铺轨完毕,并于10月与良王庄接轨,至此这条全长25.48公里的陈良线告竣。1910年4月11日天津至德州间开始通车,陈塘庄站成了津浦铁路首站。
1910年12月13日《大公报》登载了《津浦铁路改由天津西站(天津西站即小北营门)开车广告》:“启者本路开往德州之火车,搭客向在万国桥(今解放桥前身)乘华安轮至陈唐庄(陈塘庄)登车,现因海河将要冻不能行驶,本路现在已将天津至良王庄一段干路修竣,其由陈塘庄至良王庄一段改为支路,兹定于星期三即十一月十三日(12月12日)起客车改由天津西站开,至德州、济南,由济南、德州至天津者亦到西站下车……”此乃津浦铁路起始站由陈塘庄改为天津西站之始。
——2011年7月28日《今晚报 日知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