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医何以总能够“前仆后继”?

(2011-01-04 21:56:26)
标签:

杂谈

据新京报报道,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讲话提出要加强医学知识的科普,让“张悟本现象”不再出现。不知道是否是要呼应下陈竺部长的讲话,随后,央视就曝光了一个与张悟本相类似的,看看照片就能诊断的“神医”,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刘逢军。

就央视披露出来的信息,与之前的那几位,张悟本、李一等人相比,刘逢军的“法术”难言高明,依旧是靠着神乎其神的吹嘘与自我吹嘘,包装,市场营销与推广等等。而且,他的那些吹嘘已经低劣到了荒诞的程度:记者在大道堂听到刘逢军的录音,声称放生2000斤鲤鱼,而且这2000斤鱼一起向他鞠躬,等等。如此神通,那些凡夫俗子的小小疾病不管是癌症、糖尿病,还是牛皮癣、老年痴呆症,当然不在话下,甚至,用三根冰棍儿就能够救活癌症晚期患者。

不过,细观这位神医刘逢军,显然是接受了他前辈的一些“经验教训”,第一,他不再像李一那般打着宗教的幌子,也不走“名人”路线,而低调发财。第二,这位神医企图在现在的法规空间里寻找灰色地带以规避政府和法律的监管,据报道,那些求神医治病的患者们,“都要提前一周进行电话预约,并用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做个人信息登记,同时还要签上一份公告合同书。据北京大道堂工作人员介绍,公告合同书是患者必须要阅读并签字的,不认可挂不了号。在公告合同书中有这样的重点内容:一个是他们不是医疗机构;另一个是,他们的产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当然,这种做法的目的,很明显不是为了告知病患者他的治疗和推销的药品并无实际医疗价值,而是留待东窗事发之时可以脱罪只用。第三,他卖的那种神奇食品,道养生宝,一盒仅仅是22元,对普通民众而言,并非不可承受,可以说,实在是一个“亲民”的神医,而且与生吃红薯绿豆之类相比,味道想来也不恶,吃出事情乃至人命的可能性甚微,一旦追究起责任来,即使被惩罚,力度也有限,“获益”与“损失”的性价比而言,也是划算。可以说,这是为已经找好退路,脚底抹油准备走人的神医。

这种神医,一旦被公共媒体放在聚光灯下,什么神迹,全是浮云。果然,经过记者查证,这位拥有重重光环的刘逢军,不过是一个既没有受过医学培训,更无从医资格的彻头彻尾的骗子。

虽说“阳光下无新鲜事”,可是张悟本李一事件才过去不久,刘逢军又折腾了个风生水起,而且其忽悠的水准对比前辈还有下降之嫌,这可真是要认真琢磨下,前部后继的神医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了。

当然,最直接的,也最容易找的原因是患者与民众的科学知识素养不足,缺乏基本的科学和社会常识。什么是医学,什么是巫术,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宗教,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最基本的启蒙。这也是陈竺部长提出的“加强医学科普”。不过除了这个,神医现象的背后还是其他也许更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民众对于正规医院的“不信任”,未必一定是对医学的不信任,而是对于现行医疗制度以及这种制度底下医患双方关系的不信任,形成了一种“敌对”心理定势。

实际上,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国,出现此类神医现象也算是一种“必然”,可是怎样既在社会制度层面,民生层面,又在精神乃至信仰等领域顺利完成这种“现代性转换”,就需要一个系统工程了。也许,除了指责民众的文化素质,不妨再问问,是什么绊住了百姓走向正规医院的脚步?是什么让百姓们不得不寄希望于“怪力乱神”?除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些原因,是不是还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于病患及其家属在精神关怀和灵魂安抚等等各方面的匮乏与不足,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而这些问题,可能才是防止神医现象再次发生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