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书预算与权力傲慢

(2010-02-01 06:52:14)
标签:

两会

广东

天书预算

杂谈

新快报:人大代表看不懂“天书预算”由来已久。造成“天书预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出现“天书预算”的根本原因,是权力没有受到真正制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权力傲慢。

也许有人以为,此类“天书”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状况,是“现代性”的代价,是黄仁宇所谓“数目字管理”,这种说法不是全无道理,但是没有看到在基本制度欠缺的情况下,天书背后“权力的傲慢”:只要有些“体制内”生活经验的人们也不难清楚,所谓科学严谨的“数字”和那些貌似严苛繁多的条条框框,背后从不缺少猫腻。

在我看来,“天书预算”与“精英治国、专家治国”思路相关,大量非专业人士不能理解的数据放在代表们面前,恐怕也是这一思维具体体现,不过,门槛提高,“治国”真能顺理成章专家化与精英化造福百姓?别的地方先不论,单就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无论是已经濒临瘫痪的交通,还是时时出现阴霾,或者大学城里建高档商品房,让这个小岛上每到夜晚只有学生与富人共同飞扬青春,这些状况无论如何也都看不出“精英”何在。可能,所谓“精英”们在今天的中国,能做的仅仅是筑墙或者抬门槛吧?

 

新快报:从逻辑上说,如果人大代表看不懂天书预算,就应该否决它,让有关部门回去修改,直到人大代表看懂为止。但是事实上,人大代表不仅没有这么做,而且也不敢这么做。从现实来看,各位觉得可以从哪个方面来突破这个尴尬现实?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人大代表看不懂天书预案,却又无可奈何,也就是“中国逻辑”发挥作用。至于如何突破这种尴尬现实,我想,根本上还是让“中国式逻辑”回归“逻辑”本身。

在现代社会,行政与立法监督机构在职能上制度性冲突,这是理所应当的,也是民众所乐见的,而部门经费预算玩点花样,本也是常情,可具体到中国环境中,游戏就不是这么玩的。人大始终没有摆脱“橡皮图章”的地位,“有关部门”实际上并不真正需要对人大负责。“天书”预算出来,其奈我何?最多只是面子不好看的问题,肯定不是饭碗问题。所以,解决之道,不妨从如何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入手。当然,这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官方与民间,以及两会代表们自己一起推动。

 

新快报:2008年,北京市财政局将每月向代表、委员寄送财政收支预算报告,而非年底集中接受一次审议。著名宪政学者、长期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蔡定剑教授曾说,即使所有改革都不做,把预算向社会公开就是最伟大的进步。在此方面的改革,各位有什么建议?

蔡先生说的有道理,公开了,即使有猫腻,即使遮遮掩掩,也总有被解释清楚,找到问题,查处,纠正的可能。所以,不仅仅是向代表公开,更要向公众公开财政收支状况。另一方面,公开是第一步,这些数字、图表背后的社会现实,相关部门具体工作情况,需要真实有效呈现在代表以及代表背后的民众面前。这才是公开报告的真正意义。而要实现这一意义,需要有没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去解读这些天书,去发现问题。这工作,最好能让媒体与有独立立场的学者们去做。不过,再想想,独立立场的媒体和专家、学者在今天又有多少?如此,真的改革,要从开放媒体与民间言论空间,培养独立地位的学者们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