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消失的官园,被消失的生活

(2009-12-23 05:32:03)
标签:

官园

拆迁

老北京

文化

据说依照网友的意见,2009年度汉字是一个大大的“拆”。其实,熟悉中国城市变迁的人们恐怕都清楚,在“经营城市,以地生财”已经成了这个社会运行内在逻辑的情况下,这个“拆”字,并不仅仅发生在一个看似平淡的年份,也不会随着这个年份过去而终止。之所以这个字在2009年凸显,是因为一系列极端事件的发生让这个内在逻辑的荒谬和残酷得以更明显暴露出来。

实事求是地说,相较于这些让专家学者痛心疾首的被拆名人故居,相较于在权力与钢铁洪流面前站立起来,捍卫个人财产不惜自焚的惨剧,12月20日发生在京城的那次拆迁,实在是正面范本:12月20日,北京最早也是旧城区中唯一的大型花鸟市场——官园市场正式停业,作为曾经的地标,它正被抹去。被拆掉的官园,最终会被一座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北京晨报消息)。

之所以说是“正面范本”,是因为这里的拆迁静悄悄:没有钉子户,没有抗议者,没有众多专家强有力的质疑与批评,人们对于官园的消失,更多的是报以惋惜与惆怅:在官园市场消失之前,很多获知消息北京市民纷纷赶到这里,抓住最后的机会,留影纪念。这个城市中心曾经存在过的,生发出“官园文化”的老北京文化乐土,就这样静静地成了历史,成为北京人记忆中特殊却又“寻常”的一部分:毕竟,在推土机面前,北京人要记住的东西,实在是有些太多了。

官园其实就是一个因卖金鱼和热带鱼发展起来的宠物市场,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在拥有三千年历史的京城,根本够不上“需要保护”的资格,在那些进入文学史文化史的建筑古迹尚且无法继续存世的情况下,一个没有多少“文物价值”的宠物市场,其消失更是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这个市场,本来就没有真正拥有产权的所有人,其硬件存在种种缺陷,安全隐患颇多。但是,事情可能存在着另一方面,与纷纷消失的名人故居相比,老北京人似乎对官园市场倾注了更多情感,更多感伤:因为这里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真实的快乐。

在我看来,如果说诸多古迹旧居被消失还只是消灭了人们对于历史的亲和记忆的话,官园市场的消失,实际上是在证明,北京正在丧失最真实最基础最民间的文化与生活。这种生活不仅仅是文字记录的风情与旅游资源,更是真是而具体的生活状态。正像有位玩家在接受采访时所发出的感叹:“现在住这小区里,连邻居我都不认识,跟谁玩儿?玩给谁看?老城改造,北京人散伙了,这老北京的玩意儿也快散伙了吧。”

这个80年代随着北京民间生活复苏而兴起的花鸟市场在目睹它的同伴一个个消失之后,终于也迎来了似乎是注定的命运。而与这个市场相连的生活,则要么消失,要么被风干,成为招揽游客的粗糙仿品。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官园市场的消失,提供了理解这个时代更为真切的路径:目睹自己倾注了生命与情感的生活一天天消失,除了惋惜,我们能作的事情其实不多,我们根本无力保卫自己的生活万。而无力感,恐怕也是民众对于这个个时代真切的感受之一。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09/1223/1730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