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晶都名师”高中数学研修组活动简报(一)

(2013-12-12 09:06:34)
标签:

365

教育

分类: 学习与培训

“晶都名师”高中数学研修组活动简报1

东海县“晶都名师培养工程”高中数学研修组于 20131210(星期二)在东海教师进修学校开展了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活动与会人员除研修团队的8名成员外,还有各高中校选派的高三骨干老师近20名。研修团队特邀县教研室冯仰松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研修活动得到了东海教师进修学校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摩研修团队两位老师开设的高三课堂教学研究课,第二阶段是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的两节研究课由东海县第二中学印广华老师和东海教师进修学校赵勇老师开设。两位老师都以导学案为课堂教学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印老师执教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坚持“低起点,小坡度”,注重例题选择的针对性、典型性、可行性以及层次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寻找相应对策,解决未知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赵老师执教的《双曲线》复习课,密切联系高考动向,力求通过教材原型溯源高考试题,坚持让学生多说一点、多做一点、多展示一点,教学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例题分析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思想方法总结的全过程,以知识为依托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悟性。两位老师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东海高级中学熊如佐老师就前段时间去英国交流学习的见闻,作题为《异域学习话感受》的专题报告,熊老师着重从英国教育的终极目的、学校管理、教师考评、教材使用、班级教学以及学生人文、历史认知的培养等视角,进行了介绍与比较分析。东海教师进修学校徐明老师就本次活动的主旨,作题为《关于高三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徐老师结合其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分别从高三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夯实基础、要着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注重优化教学方式、要加强解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要落实高考研究等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冯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半天的研修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2013.12.12

附参加本次研修活动教师的名单

姓名

学校

冯仰松

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熊如佐

东海高级中学

徐明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

赵勇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

时召进

石榴高级中学

张希运

白塔高级中学

印广华

东海第二中学

吴健

房山高级中学

范郁凤

安峰高级中学

魏徐州

东海高级中学

王海强

白塔高级中学

薛超浪

白塔高级中学

吕胜芹

白塔高级中学

卞韶美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

周文琪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

张剑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

唐香

石榴高级中学

郭加春

石榴高级中学

孔祥辉

石榴高级中学

张学富

石榴高级中学

王强

安峰高级中学

方明亮

安峰高级中学

刘洪伍

安峰高级中学

陈文广

房山高级中学

李丽

房山高级中学

曲美丽

房山高级中学

http://s13/mw690/001AG9zZgy6EVzJZyuoac&690

http://s9/mw690/001AG9zZgy6EVzMtgZa08&690

http://s2/mw690/001AG9zZgy6EVzMSuwVa1&690

http://s10/mw690/001AG9zZgy6EVzNieFPb9&690

http://s10/mw690/001AG9zZgy6EVzJxH6hd9&690

http://s6/mw690/001AG9zZgy6EVzIJD6t65&690

http://s11/mw690/001AG9zZgy6EVzJ936ifa&690

http://s10/mw690/001AG9zZgy6EVzKNfst59&690

http://s4/mw690/001AG9zZgy6EVzLcJZp03&690

http://s3/mw690/001AG9zZgy6EVzLCyNs2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