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009-11-16 11:23: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文摘 |
谢吉庆备课交流稿件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的教师谢吉庆,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交流,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我要交流的内容是第二章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我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从教材体系来看,第二章属于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前三章当中的重点,而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二章的基础,只有明确了爱国主义的涵义和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才有可能正确的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从小就接受“五爱”教育,爱国主义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很多方面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方面,理性认识不足。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对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了解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
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维护国家利益。
3.
通过对本节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从内心深入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打下情感基础。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鉴于本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讲授,而且对于爱国主义的涵义有了新的发展,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引导——探究——总结”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老师引入伟人的爱国言论,播放《七子之歌》,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顺势提出疑问:爱国爱什么?爱国仅仅是道德要求吗?古人是如何爱国的?通过学生讨论进行探究,由教师进行总结说明。
2.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教师意志与学生意志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僧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教材为基础,采用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电化教学等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吸引力,实现教学的基本目的。
3.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ppt课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的吸引力,在课件中综合运用了图片、音乐、视频多种元素。实现教学的基本目的。(《七子之歌》、《国家》、《孙比干》)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3分钟)
2.导入新课:音乐播放:《七子之歌》提问:《七子之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七子指哪七子?(5分钟)
3.讲授新课:(74分钟)
讲授新课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为此首先就要确立本节的重难点并加以解决。
重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难点:爱国主义的内涵
确立依据:爱国主义的内涵是第一节内容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学习第二章内容的基础,对于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教材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做了如下阐述: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高职生理解这个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爱国主义的内涵列为本节的难点。
解决办法:刚才我们欣赏完著名的《七子之歌》,同学们从歌词当中可以知道,歌中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自己比喻成孩子,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从这种深切的呼唤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好感,不是喜欢,而是爱,我们知道爱是不可以随意说出口的,只有对人、对物的最深厚感情,才可以称之为“爱”。那我们想过没有,爱祖国爱什么?爱国是抽象的吗,从概念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四种感受的统一,即”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 1997年6月30日夜晚,十三亿中华儿女夜不能寐,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当米字旗在维多利亚港口徐徐降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有多少人热泪盈眶,有多少人心潮澎湃。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作为中国人的荣誉。香港人终于可以挺起腰杆,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这是一种归属,一种认同。具体到爱国主义的要求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把爱国具体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想一想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抗日战争的左权、郝梦龄,他们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看一看汶川地震时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对同胞的爱。都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需要指出的是,爱国不仅仅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道德要求,还是政治原则、法律规范。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可以这么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5000年而不衰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爱国和爱政府是统一的吗?(学生讨论后,加以总结:如果政府能够切实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我们就拥护;如果我们的政府有问题,我们作为公民应该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监督政府改正错误,更好为民服务;如果我们的政府腐化堕落、卖国求荣,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我们当然要起而反之,建立新政府。
重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确立依据: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有理想、有抱负,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确实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爱国是空洞的,只不过是喊喊口号,唱唱国歌。认为维护民族尊严,弘扬爱国精神在新时期没什么意义。因此,我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确立为本节的难点。
解决办法:概括地说,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链接案例:视频: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孙必干(8分36秒)
2004年度人物评委会颁奖辞: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的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链接案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我的中国心
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两岸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分离,其间台湾人士对乡土的苦恋,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中有强烈的表现。1962年元旦,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于右任回顾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加上身患疾病,自知在世之日不久,遂在日记中写下了对身后事的意见:“我百年以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几天以后又写下了《望大陆》这首传诵海内外、使人怅然涕下的悲歌: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天之上,国有殇!
两年以后,于老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播放歌曲:《的中国心》
思考:于老带着什么样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是无条件的。用智慧和勤劳,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当代爱国情操最重要的表现。
“人心齐,泰山移”。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侨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视频赏析: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梁万俊(9分43秒)
2004年度人物评委会颁奖辞: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象彩虹一样辉煌。生死八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分配: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35分钟)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5分钟)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24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这次课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本节虽然不是本章的重点,但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只有理解、掌握了本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并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
5.作业: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论文,谈一谈自己的爱国情操状况,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提高,做一名爱国的大学生。(3分钟)
6.板书设计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
(四)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