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议论文的说理形象化
(2016-04-16 15:45: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考作文 |
如何使议论文的说理形象化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伪体会:有些人,你直接给他讲道理,他很难接受,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你换一种方法,打一个比方,来一个类比,举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讲一个寓言故事等等,他就会欣然接受,自然会悟出其中的道理。其实写议论文也是如此,不一定非得板着面孔说理;美学家朱光潜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可见采用形象化议论,即物明理,借象喻理,寓情于理,能使文质兼美,色彩斑斓,增强可读性,富有感召力。在高考中如果能把抽象的理讲得灵活、形象,就会产生生动的效果,令人信服,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结合平时教学,我对形象化说理的技巧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
一、运用相似联想,比喻论证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善比喻者为夭才。”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采用比喻来写景状物,阐发事理。运用比喻这种形象化方法,取象附理,贴切自然,语境清新,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使用此法。例如《荀子》中的《劝学》通篇以比喻说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以其说理的形象贴切而家喻户晓。鲁迅先生也是极善用比喻论证的,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先生把“文化遗产”比成一所“大宅子”;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比成大宅子里的“鱼翅”;把“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成大宅子里的“姨太太”,从而把“继承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大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高考中一些优秀作文也是借助此法而使自己的文章备受瞩目;如2005贴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惑》:“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原来的星状逐渐变成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一样。”小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道理表述的形象生动。不过同学们在此法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到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同时要把握比喻使用的限制条件。
二、运用相关联想,类比引申
说理的过程中如果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理,进而再推导出与之相似的所论之理,缘已知推导出未知,就可化深刻为平易。如果在此过程中再使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就会达到诗化语言的作用。此法在篇首运用较多,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类推出“以德义治国”的重要性。高考作文中也有不少同学利用此法获得高分,如2004年湖北卷满分文《买镜,我要特制的》的开头:“邹忌有一面镜子,一面真实的铜镜,厢出了他修长的身材,照出了他美丽的容貌;唐太宗有一面镜子,一面叫魏征的镜子,照出了一代开明帝王,照出了一世贞观之治;司马迁有一面镜子,一面历史的镜子,照出了上自轩辕下至汉武的人世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我也要寻求一面特殊的属于自己的镜子。”同年全国卷的另一篇优秀作文《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的开头:“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便有了新鲜与活力。同样,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上面两例的作者由事例的类比,很自然的得出了文章要阐释的论点。
三、借助特征,形象添补
议论时抓住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简洁地描绘,或为论据中的人物增设一个历史背景的画面,可以达到形象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如2005年江苏商考满分文《生命的绝唱》中的开头:“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此文篇首针对四个人物形象的特征,抓住了一些必要的细节,进行了艺术的再现,使论据中的人物立体而鲜活,开头简洁、形象而生动,一下就吸引了评卷者的目光。再看另一段文字:“徐徐的河风和着拍岸的浪花,扬起远航风帆,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迫寻那永恒的答案,让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来到了春秋时代那橘黄的烟尘中,在漫漫流沙里,一个骑着青牛的背影正在远去,正在减淡,那是弃世出关的老子。顺着江流,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晋代那暗黄的天宇下,叮叮当当,一阵打铁的声音将我引领到路边一排茅屋旁,哦,那打铁的正是嵇康。”以上两例小作者都为人物营造了一个历史情景,使文章说理灵活。
四、编定情景,寓言表述
在特定的场合下,有时候,道理需要讲得婉转,耐人寻味。采用一个寓含事理的故事,可以使论证起伏跌宕,富于变化,达到说理的目的。我国古代散文大家庄子极善运用此法。有一次庄子到监河侯处借粟,监河侯不肯,但话又说得很圆滑:“好吧,我将有收入,到时候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忿而作色:“我来时,在半道上看到车辙中的鲋鱼在呼救,我问它:‘鲋鱼,你为什么叫呀?’鲋鱼说:‘我是一条东海的鱼。你有升斗之水可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要南游吴越之王,到时候,我扬起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鲋鱼忿而作色:‘我失去了水,无地可游,得升斗之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这样说,还不如去干鱼铺找我’。”庄子用这个故事指出监河侯不肯借贷、见贫不救、见死不救的真相,十分巧妙。高考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寓言或童话,也能达到说理生动形象的效果。如2005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真正的天堂》中小作者为了引出中心论点,编写了下面一则寓言:一只鸟在飞,它的母亲在某个目的地等待它的到达。它只知道母亲在远方等它,不知原因。它风雨兼程,急迫迅速;它需要到达。当它找到它的母亲,它向它母亲炫耀:“三天我飞了几百里,找遍了整个山林,我饥饿,我渴,我的羽毛掉了一大半。我觉得我很坚强。”它母亲摇摇头:“你坚强,我承认。你找到了我,你这三天找遍了整个山林,你知道这个山林有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它摇头,满脸困惑。“孩子,太快的速度会让你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速度,在现在的世界已被诠释得很完美了,运用寓言故事作者把深奥的道理——“速度不可过快”阐释得更加浅显。
五、调动记忆,巧用引言
“引用”是使说理形象最易于使用的方法,引用那些具有警策人心作用的名人名言,或是富含哲理的名诗名歌,把深邃思想融于凝炼的语言论述中,会一扫文章抽象说理的枯燥气,给文章带来生动活泼气息,使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夺目的哲理光华,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思想的厚重感。如2005年北京满分作文《包容是阳光》中的开头:“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文章引用康德的名言,增强了中心论点说理的力度。2004年安徽省优秀作文《自信,也要他信》中有一段文字:“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者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话谚语,话里话外充溢着经历磨难而成就的人生经验和话语优势与分量,使文章充满了理性的美。
当然作为一篇议论文还要讲求语言的鲜明、准确和概括,应清楚议论文毕竟要以理服人,在运用形象化说理时,应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
高中考场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形象说理杂文式
《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1)——形象说理探索》
江苏省兴化中学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现状,让学生了解作文发展等级之有文采的能力考查要求,明确作文有文采的好处,进而激发中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中学生的作文文采意识。
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作文中能够“形象丰满”地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呈现的材料、具体的实例进行对比的分析,让学生在赏析当中理解并掌握形象说理的知识和方法。在作文中让学生尽量用实例说话,尽量避免纯理性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形象说理的尝试。
同时以这几种方法的展示作为一个引子,开启学生形象说理的思维宝库,最终做到形象说理的熟练与精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用形象化的思维去深刻观察、思考社会、人生,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变得不一样,与众不同呢?当然,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其中的一个方法,来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标题。
二、新课介绍
1、概念阐释(字幕显示)
2、典例分析
(字幕显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三个人的词句本来不是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境界的,而是表达思念恋人的情怀。王国维先生引用了这三个人的词句,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理性思考,成就了飞扬的文采。
三、方法探究(1)
1、那么有什么方法成就这种文采呢?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国破人亡在此朝。
提问:哪首形象?用了什么方法使之形象的呢?能不能在表达方式上谈一谈?
回答:后一首诗用的是直接的论述、阐释,原诗用的是描写。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描绘图景。用描绘图景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起到化虚为实的作用。
2、现场练习
描绘图景的方法在作文中也常用,比如有个同学他要表现这样一个观点,在求学之路上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他是这样开头的:(字幕显示)
请同学们用描绘图景的方法续写下文。
大漠孤烟,驼铃古道,黄沙白草,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沙漠上前行,头顶是烈日,足下是荆棘和沙砾,嘴唇裂了,嗓子哑了,满面的风尘,两腿更像是灌满了铅,但永远不灭的是前方的希望。
四、方法探究(2)
1、要让说理形象还有别的方法。
(字幕显示)但美的答案又何常不是丰富多彩的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朝气蓬勃的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儒雅飘逸的美;“拈花把酒,笑喜怒痴嗔”,是大彻大悟的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坚强刚毅的美。
谈到美人,人们不仅把思想都转到了那粲粲如星的美目,那流光飞舞的长发。“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美得妩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美得娇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得玲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美得仪态万方;在烟波浩渺的洛水之上,你也会看到那位白衣飘飘,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仙子……
高考满分卷《淡妆浓抹总相宜》
分析:引用的诗文像一颗颗珍珠,光华亮丽;排比则使文章具有了气势。
2、还有别的修辞,再读一首诗:
(字幕显示)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字幕显示)观书有感
观书之时有所悟,书中思想甚精纯。生活实践出真知,丰富源泉铸其神。
小结:比喻则形象生。
形象说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运用比喻说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说服力强
常用语: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它最长的那一块,而是取决于他最短的那一块。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比喻说理和对比说理统称为类比说理。也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阐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