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教案——第七单元——歌曲《我们是朋友》
(2017-05-31 10:55: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情感目标:聆听乐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为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我们是朋友》,与好友一起用歌声和动作表达彼此的友谊;认识音乐家贝多芬;改编旋律节奏和节拍的练习,在唱唱、奏奏和比较中,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激起学生回忆这六年中与同伴一起度过难忘的学习生活,感受友情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我们是朋友》
6、比较《我们是朋友》与《永远是朋友》两首以友谊为主题的通俗歌曲,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 聆听交响乐《欢乐颂》片段
(1)复习聆听乐曲《溪边景色》片段导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介绍音乐家贝多芬
2、随教师的琴声演唱或吹奏《欢乐颂》主题,理解歌词所表达的“自由、平等与和平”思想内容。演唱时,注意唱准、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并提示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崇高的情感和高亢有力的声音来演唱。
3、初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教师结合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中所包含的乐观、顽强精神。
4、再次聆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演唱形式。《欢乐颂》的主题,分别采用了独唱、重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主题先后出现了三次;在重唱时先由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中音演唱,后加入了女高音。聆听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的相关知识,并在反复聆听中充分感受人声及合唱的魅力。
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深远影响。
三、全课总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聆听与音乐实践的体验,通过多遍聆听和模唱音乐主题,在对比聆听中感受乐曲主题的不同变化,总结音乐元素在表达情绪上的重要性。在音乐编创与活动中借助《欢乐颂》的欣赏,引导学生对主题音乐尝试着进行变奏,在节拍、节奏、旋律上进行大胆的改编,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对于贝多芬的认识只是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缺乏更进一步的讲解和拓展,应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贝多芬和这首经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