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七单元——《友谊的回声》

(2015-05-18 08:47:4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材料分析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第二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复习反复记号“ ||::|| ”。
    3.掌握前半拍休止 2/4 OX XX | ……
教学难点
    1.学习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
    2.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 ”、“p ”。
    3.了解“ff”、“pp”、“mf”、“mp”。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看动画片《回声》片段。
    2.看后回答大山里神秘的声音是什么吗?(生答:回声)
    师: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
    二、解决难点,感受“回声”
    1.分两组进行模仿“回声”练习
    f p
    噢 噢(交换练习)
    2.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我们能为回声加音高吗?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f pp
    i60|i60|
    噢 噢
    f pp
    750|750|
    噢 噢

    f pp f pp
    i60|i60|750|750|
    噢 噢 噢 噢
    3.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
    师讲解:
    “f”表示强,“p”表示弱。
     引申:
    “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4.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
    2/4
    fppfpp
    i60|i60|750|750|
    噢, 噢。 噢, 噢。
    (师生对唱——生生对唱——加上动作唱)
    5.小结:这真是美妙的回声,我们仿佛就在跟大山对话一样,可爱的回声,友谊的回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
    三、新课教学,学习“回声”
    1、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
    2. 复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聆听歌曲,思考)
    3.现在,让我们一起划着二拍子,再次聆听歌曲。
    4.自己任选歌中的一句来学唱,学会后唱给同学们听
    5.在唱谱过程中,如果你遇到难唱的乐句请举手示意,我们请“小老师”或老师来帮助你。
(生提出难点乐句,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有难度,可以通过教师范唱解决难点乐句)
    6.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轻轻跟唱)
    7.填唱歌词
    8.完整演唱歌曲
    9.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真棒!10、山谷的回声仿佛还在歌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合着山谷的回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教学,情感升华
    1.拓展延伸,再次观看《回声》片段。
    友谊的回声真美啊!让我们来当一回大山和小兔淘淘来一次亲密对话(当小兔淘淘对着大山喊一声时,我们来当大山轻轻地回应他一声)。
    刚刚我们和小兔淘淘共同喊出了“友谊的回声”,那么请你们也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朋友之间友谊的存在。
    2.请学生讲述。
    3.分组做游戏“回声”
    4.让我们用最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友谊的回声”。
    5.师:是啊!友谊的回声无处不在,就像兔妈妈说的: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友谊是一朵鲜花,只有在双方的浇灌下,才能越开越美,愿友谊的回声永远飘荡在我们周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