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采菱》

(2015-03-31 14:29:4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采菱》。

     2. 创作七个音简音旋律的歌曲。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通过律韵等活动,体会感受这首歌曲愉快、欢乐的情感。

    知识目标: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了解“DS”反复记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创作七个音简音旋律的歌曲。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激励同学们大胆表演和积极创造,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2. 体会和感受这首歌曲愉快、欢乐的情感。

教材分析

        歌曲《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竖笛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课前节奏律动

  2 .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哼鸣(自然发声、连贯、一气呵成)。

    4.  节奏练习:练习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

    二、新课教学

   (一)  学唱歌曲《采菱》

    1.  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2.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3.  初次完整聆听全曲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感是怎样?

    这种歌曲的情绪怎样?

   那为什么这首曲子是愉快、欢乐的呢?

(启发学生说出: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轻盈愉悦的感受。

       4. 听伴奏学唱歌谱,让同学们找出我们刚练习过的节奏。

   与学生一起拍打这几小节的节奏,让学生体验十六分音符以及切分节奏给人带来的欢快。

    5. 用听唱法学唱歌词。(以乐句为单位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感情、感受曲调流畅、力度的起伏。

    6.   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切分节奏

   7.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让学生看图讲解。)看这就是江南水乡,房屋都建在水上,出门见水,那想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船这是嘉兴南湖,烟雨蒙蒙,中秋前后,菱儿熟了,水乡人开始忙着采菱了。看这是人们划着特制的大木桶在采菱,盆里搁一只小木凳,人独坐其中。采菱这活很苦、很累,一天下来,腰酸腿疼,眼花脑涨,那滋味可不好受,其中甘苦,常人极难体会。菱角这东西,娇气得很,成熟后,躲在水中,人不容易看见。倘若两日不采,便落入水底。那样,采菱人只能望菱兴叹了。看采菱人手捧着鲜嫩的菱角,多高兴呀。边采菱边唱起了动听的歌。

    8.情境设置:我们现在来到了美丽的南湖,想象着你就坐在大木盆里边唱歌边采菱。歌曲处理: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9.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

  10. 请个别学生领唱,其他学生齐唱

   11。分组合作

   请几名学生伴奏,其他学生演唱,可加打击乐器

  三、小结

  在歌曲《采菱》中结束本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