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和风细雨
和风细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68
  • 关注人气:2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歌曲《大家来唱》

(2014-10-28 15:09:1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于爱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家来唱》的第一声部、第二声部。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强、弱力度记号。

    3、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家来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听唱法   示范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律动    

    谈话导入、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图片导入

    你们看,这是哪儿?这座城市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下面就让我们划着小舟一起领略威尼斯的风光。

    2、如此美丽的风光,游览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谣:

    1=C 3/4

    6  4  6│5  3  5│4  4  4│ 4 3 2│1 — —│7 1 7│1 ——│1—0 ║

    讲解三拍子:

    (1)这是几拍子的曲子,仔细观察观察。

    (2)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示。

    3、美丽的湖面上吹过阵阵清风,它们也来了:

     1=C 3/4

     1—— │7——│6——│5—│3——│2——│1——│1— 0 ║

     1=C  3/4

     — —│7 — —│6 — —│5 — —│3— —│2——│1——│1 — 0║

 

       6│5   5│4   4│4   2│1— —│7 1 7│1——│1 —0 ║

三、新歌教学

   1、导入:你们听威尼斯的小朋友还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威尼斯的民歌呢。

      聆听歌曲《大家来唱》

   2、观察拍号,听着音乐用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轻轻拍手。

   3、模仿教师用三拍子指挥图示边听音乐边挥拍。

   4、这是一首合唱歌曲,让我们再仔细聆听,找找看有没有我们刚唱过的旋律

       1=C 3/4

         1│7  5  7│6  4  6│5 — —│3— —│2 1  2│1——│1 — 0║

 

         6│5   5│4   4│4  2 │1— —│7  7│1——│1 —0 ║

 

       (1)复习低声部旋律(视唱谱子,用“LU”模唱)

       (2)视唱高声部旋律,用“LU”模唱。

       (3)两个声部合唱

     5、找出与刚才唱的部分相同和不同的乐句唱一唱

            低声部——高声部——合唱

     6、填入歌词,视学生情况逐句进行练习

     7、处理歌曲:

       (1)唱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运用强、弱力度记号

     四、拓展延伸

        聆听课外合唱歌曲

     五、结束

    (注意:合唱谱中的括号、高音点、连线没有复制成功)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着重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彼此倾听、相互融合,感受和谐之美。一上课,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静听歌曲《大家来唱》,问“你能听到几个声部?”闭上眼睛再次聆听歌曲,感受一下你听到的那个声部让他们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部是高的还是低的。接着,听琴分别学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让学生来试着背唱第一声部的歌词与旋律,一组演唱歌词同时倾听另一组演唱的旋律。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唱二声部。然后,两个声部合成。先唱好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再一句一句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在合唱时,提示学生集中注意,自己唱好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节课学生能很快的学会两个声部,但学生不会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缺少相互间的融合。原因之一:合唱歌曲能力不够,容易出现随风倒;原因之二:学生之间缺少配合,合作意识不够。喜欢把自己的声部唱得盖过另一个声部。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合唱技巧的训练,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享受音乐的和谐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