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和风细雨
和风细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68
  • 关注人气:2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歌曲《大雁湖》

(2014-10-08 09:40:31)
标签:

佛学

分类: 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于爱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

教学重点

    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 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2. 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师:放一段马头琴的音乐或者吉祥三宝歌曲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烘托出课堂气氛。

    介绍蒙古族的地理位置及风土人情。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蒙古族的歌曲,名字叫----。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

    二、播放《大雁湖》音乐,提问问题

    弹琴跟唱。

    3遍后重点讲解难点部分:板书“啊哈嗬”,在“啊”的下面划出拍号,表明唱两拍。

    切分音——请学生上台划拍,一起练习,在歌中找出有切分音的地方,按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教学策略,化难为简,师生互动)

    抽查学生唱。

    跟唱曲谱,练习竖笛

     引导

     师:“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跨度非常大,大家找找看什么地方跨度比较大?

    学生找出来进行演唱。

    “当你看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勤劳善良的蒙古人民在愉快而忙碌的生活时,你心中会涌动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当耳边响起这悦耳的音乐时,你又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

    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画面,学生演唱歌曲。

    “如果这就是你的故乡,这就是你的家园,你又会怎样来演唱呢“

    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伴奏音响,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过渡:蒙古人民不仅歌唱得好,舞蹈也美呢!他们的舞蹈都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劳动中。你们知道蒙古族舞蹈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有哪些?

    学生回答(摔跤,骑马,挤奶……)

    师生互动(硬肩,挤奶,雁飞,骑马等)

    提问每个动作代表什么?

    学生边模仿边回答

    师引导

    如: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马鞭,自由驰骋吧!——全班模仿骑马的动作

    那让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伸展我们的双臂,动作舒展而大气——学生一起练习。

    学生听音乐站立手伸开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原地摇晃)

    三、创编部分

    加入动作表演歌曲:小组交流,(时间不宜过长)。

     上台展示,师生及时评价。

     师:“蒙古人民擅长摔跤、骑马和射箭,能不能把这些体育运动都唱进我们的歌里呢?来!让我们将原歌中的一句进行改编,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

     改编后教师提示:骑马的速度怎么样呢?

    (快速弹奏)

    生演唱改编后的歌词。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各有什么代表性的歌曲?其典型的舞蹈动作是怎样的?

    五、结束语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走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去欣赏那些独特的文化,去品味中华民族渊源的文明。

    大家分组齐唱齐奏一遍歌曲,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歌曲中通过对美丽的大雁湖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感受。歌曲为2/4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因为本课所学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这节课我以游览内蒙古风景“大雁湖”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人情、音乐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的情感主题----爱家乡。
      一开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为背景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风俗习惯和大雁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温馨氛围中了解蒙古族及感受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同时以“大雁湖”为原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湖泊,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用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所学到的知道来灌溉土壤,让它开出繁花朵朵,使这个了无生机的湖泊变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样,引来美丽的鸟儿。把单调的课堂评价变成了一幅实实在在的风景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并能在评价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本首歌曲结构短小,内涵深刻,感情真挚,但因为有切分节奏的反复运用与出现,使歌曲曲调委婉,并不能让学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读歌词的环节中,我把带有衬词的“光啊哈嗬”这两小节提出来着重指导。从一路的朗读歌词到词曲演唱,孩子们始终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蒙古风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在学习之前,我先告诉学生,蒙古舞蹈的动作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然后展示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来猜舞蹈动作的出处,这样的一种互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他们十分愿意接受。虽说四年级的孩子显然不再像低段的学生那般放得开,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终觉得,只要讲台上的老师也真正放开了自己,音乐的氛围是可以传染的,如同今天这堂课,他们能随着音乐,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我看他们律动得一点都不比我拘谨,反而很快活很意犹未尽。最后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绍美景“大雁湖”,引出我们介绍我们的家乡----夷陵区,聆听并轻声哼唱《这是一个好地方》,渗透“爱家乡”的情感主题。
      这节课学生和我都很尽兴,上的十分的顺利与流畅。但是,在指导歌曲难点“光啊哈嗬”这两小节节奏时,我重点只引导学生读出了节奏,但这两小节的旋律在音高上还有一个大跨度的大跳,我却没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后,很多学生都没能用准确的音准唱好这首歌曲,这也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细节的处理,做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让我的课堂不仅要充满欢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高效率的汲取音乐营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