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能用较为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通过演唱使学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2.在教师引导、启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
3.了解和学习全音符和延长音记号,感受并运用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增强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
能用较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并运用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进行作品处理。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乐句,并按照演唱要求学会换气。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片段。
学生仔细聆听,并与教师互动。
2.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 初听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小羊儿要回家》
它们怎么要走回家呢?回哪个家呢?
认真听歌曲,听完告诉我答案好吗?
2.
师生共同聆听《小小羊儿要回家》的录音演唱,感受歌曲节拍。
提问
3.感受歌曲乐句,根据句感标出换气记号
4.学生随琴,速度稍慢进行模唱。教师对学生演唱中姿势、音准、换气方法等提出要求。
边唱边找出演唱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提示学生演唱中注意对呼吸的控制,对乐音时值的把握。(全音符、休止符等)
熟悉演唱后,进行简单作品处理,并将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融入其中。
6.引导学生对歌曲整体进行把握。
(演唱时对情绪、音色的把握,对音量的控制。)
(1)轻声唱(2)注意“延长音”,请学生说说用在歌曲后面的用处?
7.练习乐谱
(1)轻声跟唱
(2)用竖笛练习吹奏
三、比较体验
1.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2.与《小小羊儿要回家》做对比学习。
师生共同比较出两首作品的情绪不同、速度不同、演唱形式不同等等。
四、综合表现
分组进行
才艺展示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在这首歌曲中,着重有两个音乐知识需要了解与认识,一个是“X———”全音符,还有一个是长得像小眼睛的延长记号。在以往的教学中,认识较多的是“X(八分音符)、X(四分音符)、X—(二分音符)”,虽然也接触过全音符“X———”,但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与介绍。在课始,我运用了多媒体伴随着音乐跟小朋友一起进入情境引入,让孩子们在《小小羊儿要回家》的伴奏带中熟悉旋律,进入状态。之后,出示由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和懒洋洋带来的节奏符号,并组成了“X XX X— ”的短节奏为歌曲伴奏。由这些节奏符号引出全音符“X———”并进行讲解与拍奏,带领孩子们以一种“开花”的手势再次为歌曲旋律伴奏。其目的一是为了感受全音符的四拍节奏,再次还是熟悉旋律。通过不同的形式与要求来不断巩固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与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