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认识顿音几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能够较正确的使用于演唱。
3.通过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2.初步了解旋律变化、力度强弱
3.歌曲弱起小节的节奏把握与准确演唱
教学难点
1.顿音几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的识记与运用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3.八分休止符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准备
手风琴、录音机、课件
教学方法
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来了,田野里的庄稼也开始茂盛地生长了。让我们一起来唱响歌曲《我们的田野》,再次感受田野音乐的连贯、优美与舒畅。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风格的田园歌曲。
二、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
1.欣赏、介绍
提问:欣赏完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什么?
“梯里通巴”什么意思呢?歌曲中“梯里通巴”可能是谁发自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说什么?还有别的可能性吗?
解释“梯里通巴”就是意大利的音译,实际的意思就是:来吧,快来吧!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2.逐句学唱(以自学为主)
问题:歌曲在演唱中前两个乐句是怎样的心情,后两个乐句又发生了怎样的情绪的变化?
3.学习重点乐句
跟老师按节奏读一遍“梯里通巴”。
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进行简单讲解。
重点提示:弱起演唱与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八分休止符,第一乐句中,第三小节第一拍3 0
有八分休止符
区别:12
︳33 33 33 33 ︳30 5
和 12 ︳33 33
33 33 ︳3 5
歌曲中还有其它的八分休止符吗?
将第二段歌词最后乐句对比学习,把握歌曲高潮情绪,复习反复记号。
4.齐唱
教师伴奏,学生齐唱
提示歌曲表现与各种记号的使用。
5.使用顿音记号(▼)、重音记号(﹥)给前两个乐句标注音乐符号,使歌曲表现更快乐。
从头到尾唱一遍。注意一段与二段的连接
6.师生合作,教师唱一声部,学生唱二声部,使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然后师生交换练习。
(练习时,要求学生划拍唱谱)
7.全班分成两大声部,低声部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朗读)
提问: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8.二声部轻声唱歌词
9.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统一、和谐的声音进行合唱。
10.表演歌曲
启发学生说说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表扬与评价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认识了多种音乐符号,感受了歌曲的热情、奔放与欢快活泼,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的内容。您好,大自然!让我们一起拥抱大自然吧!
在歌曲《田野在召唤》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节奏鲜明,旋律动听,给人以春的遐想,教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低声部的学习。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倾听,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了四遍歌曲旋律,我想这是学生第一次直接唱高声部就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听给学生学习歌曲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学习曲调的重点,还是放在学习低声部中的节奏,音准上。
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