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2.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
教学重难点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用具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合作表演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竞赛活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和演唱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播放课件
1.播放伴奏音乐
提问:听完了你有什么样感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有怎样的情绪?
2.老师播放一组图片,学生边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这段音乐到底在做什么?
(种地、浇地、锄地、割草、收玉米…)
今
天啊,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看种玉米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印度尼西亚歌曲《种玉米》。(看投影)
2.播放幻灯片:
农民伯伯在种玉米。有浇水的、有施肥的、有除草的、有收割的…农民伯伯非常的开心。
三、学习探究,感受体验
1.提出问题
师:我们今天啊要帮助的不是农民帮帮,那我们听听是谁?他们在哪种的玉米?用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都有哪些用途?欣赏完告诉老师----
2.回答问题
谁种的玉米————小朋友
在哪种的玉米————校园地里
用了哪些工具————锄头、镰刀
工具的用途————锄地、割茅草
四、节奏训练
在这首歌里呀,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节奏型:这个节奏型非常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叫爸爸,妈妈的一个节奏。我们试试看:
(× .×)
妈
妈
爸
爸
师:那么我们把爸爸妈妈换成“种”和“割”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试试:
×.× ×.× ︱× ×.× ︱× × ︱×–‖
种 呀 种
呀
种 种
上 金 玉
米
×.× ×.× ︱× ×.× ︱× × ︱×–‖
割 呀 割
呀 割 割
呀
割茅 草
师:我们来看看这组节奏到底是什么?
×.× ×.× ︱× ×.× ︱× × ︱×–‖
校 园地
里
播种 上
金玉 米
×.× ×.× ︱× ×.× ︱× × ︱×–‖
我
来锄
地 你 来
割茅 草
五、视唱旋律
师:老师把这组节奏的旋律弹奏下来,我们大家来听听。
2 .3 4 .5︱3
1. 2 ︱3 2 ︱1–‖
校
园
地 里
播种
上
金
玉
米
幼
芽
娇 嫩
需要
勤
浇
水
2 .1 7.6
︱5 4. 4 ︱ 3 2
︱1–‖
我
来
锄
地
你
来
割
茅
草
压
弯
玉米
桔
探
头
向
内
瞧
老师纠正不足,速度加快试一试
六、巩固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也想加入好不好。我们来个接龙游戏怎么样?
师——生——师,生——师——生)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丰富歌曲
六、小结
在学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种玉米的辛苦,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劳动歌曲,歌曲描绘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我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做各种有关劳动的动作,模仿农民伯伯在田地里,顶着大太阳是怎么种玉米的,怎样锄地,怎样播种,怎样浇水。在做了这些动作之后,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劳动节奏。这恰恰是我对学生学唱这首歌曲的关键要求,这首歌最主要的就是掌握节奏,唱出节奏感。因为这首歌里面有很多的附点节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可能是有点难度的,所以我就让同学们做大量的附点练习。总算,有前面的模仿,体验练习,学生还是大部分都掌握了附点节奏。最后,大家也都唱出了劳动歌曲的味道。我告诉学生,其实音乐本就来源于生活,有了真实的情感就能把歌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