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音乐教案——第五单元——歌曲《铃儿响叮当》

(2012-04-09 08:14:0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二声部练习时做到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练习

  3.发声练习

  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HU”来模仿。

  4/4     5 - - - | 5 - - - |……                                    

  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板书:

  4/4      | ……

  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我们来试一试加入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分组练习)

  2/4 (1)5 - | 5 - | 5 - | 5 - | ……

        HU ……

  (2)3 3   3 | 3 3 3 | 3 3  3 | 3 3 3 | ……

         叮叮当,叮叮当,……   

  (3)1 1  1 | 1 1 1 | 1 1 1 | 1 1 1 | ……

  学生三声部合作练习。

    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 x x x | x x x 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学生合作练习,最后一拍可加入“嗨”练习。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铃儿响丁当》,边听边想想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高兴,欢乐,愉快,活泼。)

   2.简介歌曲

   这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作于1857年,又叫《雪橇歌》。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我们大多是从电视上见过雪橇,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们讨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说一说)一般都使用马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

   3.学唱《铃儿响叮当》

     1)聆听范唱。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根据色块回答)

   2)学生随范唱轻轻唱歌词。(这首歌曲耳熟能详,估计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旋律)

   3)听唱练习后师纠错,重点练习弱起的地方。

  第三部分的最后几拍能一直强吗?(就像雪橇慢慢走远)

   4)歌曲处理

   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扬鞭歌唱。

   思考:假如我们坐在雪撬上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强调: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跟着歌曲伴奏演唱。

   4.二声部练习

  教师可重点加入到二声部里练习

  5.营造氛围

   1)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三部分伴奏(铃声、马蹄声),出示节奏。

   2)全班同学拍手齐唱(也可以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四、拓展

   1.《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西方的圣诞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英语版的《铃儿响叮当》,一起来唱一唱。

   2.学生说说圣诞的来由。

  学生说一说

  师:圣诞节对传统的基督教徒来说,是在庆祝耶稣的诞生。他们会在圣诞节的早上去做圣诞礼拜,以纪念耶稣和发扬基督的精神。不过一般的人已把它看成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大家分享彼此对于家人、朋友甚至于他人的爱与关怀的日子。

   五、小结

  唱着《铃儿响叮当》,模仿坐雪橇的感觉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以闯关的方式进行教学,共五关,设计的这五关分别是:第一关视唱高低声部的前八小节;第二关合唱这两条视唱曲;第三关加词合唱这两句;第四关唱歌曲中前后四次的合唱;第五关唱整首歌曲。每一关都有一定的要求,从音准、音色、和谐度等各方面要求,把好每一关,环环相扣。第一关的视唱,音准是最重要的,我采用视唱、跟琴唱、小组比赛这三种方法,学生在竞争中学唱,也乐意去学,学的还不错。不仅在音准上我要求他们准,并且在声音上,也要求他们统一、和谐。由于基础打得扎实,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的学习演唱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跑调或声音不和谐的现象。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要攻克这座堡垒,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坚持不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