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石尚美谈系列(四十):灵石有乾坤须弥纳大千——赵尔丰“昌都灵石”玩法对现代赏石的启

标签:
赵尔丰与昌都灵石灵石记赏石美学与科学文字石赏石创新 |
(原创)石尚美谈系列(四十):灵石有乾坤
——赵尔丰“昌都灵石”玩法对现代赏石的启迪
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字季和,祖籍山东蓬莱,为汉军正蓝旗人,铁腕治理西南边陲,改土归流,兴学植商,紧固藩篱,阻破大英觊觎,功过参半,历史自有评说。其人少即好石,喜爱石头抱璞含贞的禀性,及长嗜石成癖,拨冗寻石,广为搜罗,并有惊人发现,还著有《灵石记》流传后世。 其赏石传世名句是“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将与为友”。
石头冥冥亿万年中等待,等待另一个自己,在那个“自己”擦肩而过的刹那间发出“灵唤”,那个“自己”于是垂眸,惊艳,青睐,钟爱,人与石相识,相知,相爱,此之谓“石缘”。宣统元年(1909)十月,赵尔丰奉命督师入藏,至川藏节点察木多(今西藏昌都)。来年初春,赵尔丰率部属来到河岸演习,举目层峦叠嶂,二江环抱,临流小立,碧渚澄清,乱石岩岩,水日相映,五色毕备。在河床里,赵尔丰凭着丰厚的赏石经验和敏锐直觉,拾得一枚绿石,上宽下窄,平底顶圆,左完右残,三四斑疵,正呈觚形,背有微凹。石体白纹纵横,“屈曲遒劲,有折股屈铁之势”,石感温润压手,携石而归,置水而观,顿显龙蛇之状,更令人称奇的是纵横交错的纹理皆成文字,真草隶篆以及满文番书,无体不备,众相传观,叹为观止。
赵尔丰如获至宝,与僚属学者、翻译,如吕咸熙、傅华封、凤山、多吉僧格等,日相研考,考证出汉字——篆籀真草行楷各体文字二百零四个,满文五个,藏文八个,共二百一十七个字,其中各种重复字七十个,另有二个鸟篆、一个兽篆待考。又得十多帧人物图像,栩栩如生。更离奇的是文字中有“赵季和”三个字,看来此石是上天所赐“赵家石”,非赵尔丰莫属。特别值得注意是这些字连类宛转环生,变幻莫测,石子略经转动或倾斜,字的笔划纹理便有断续分合,宛转变形,字形或由一字变多字,甚或十多字,并且点画完整,形神兼备,让人一望即知是某某字,更兼笔力苍古厚朴,笔姿跌宕秀逸,的确达到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境界。
此石钟灵毓秀,堪称灵石。为此,赵尔丰特著《灵石记》,记述发现灵石经过,并拟订十二种观字看式,绘具图说,详细诠释,以便查览。只有按式,才能见字。每一看式所得文字,其下面标注,何字、何体、正位变化、侧位变化、字体大小及纵阔长短标准。赵尔丰还绘图描拟,按照字形势头、类别位置、欹正斜倾程度,分门别类,写字入图,每字一图,使字图相生。这样,赏石人可以按照谱式,考证图形,按照图形,印证字纹,参酌字注,明白字义。脉络清楚,一目了然。
我个人初步判断此石为含生物化石的沉积岩水冲石。
(此附《清稗类钞》原文:赵尔丰嗜石成癖,收藏极富。督师川边时,曾于察木多附近浅渚中获一石,温润缜密,逈异恒品,色深绿,白纹密布其上,屈曲遒劲,有折股屈铁之势。携归,置案头水盂中,纹益显,谛视,则纵横颠倒,悉成文字,且篆籀行草真楷以及满文、番书无体不备。赵大喜欲狂,因与幕僚研究之,得真草篆籀各体一百八十九字,满文五字,番体书(即梵文。)八字,鸟篆二,兽篆一,共二百五字。复有人物十余,眉目毕具,栩栩欲活。尤奇者,初视祇一字,略一转侧,即变化不测,或易体为二三字,或五六字,甚有一字变至十余字者,且点画完整,可一望而知为某某字。至笔力之苍古朴厚,姿势之跌宕秀逸,犹其余事。宝之,因著《灵石记》以志其事,并倩名手绘图,遍征题咏。)
其一,赏石者可以根据自己玩石的对象大小,制作一个以堪舆风水罗盘为标示物的类似于餐桌转盘的旋转底盘,用以置放、观测、欣赏奇石,以便准确标注奇石图案、纹络、孔窍、边棱等的位置,还可制作类似地球仪的可伸缩“球罩”,方便标注奇石的经纬坐标,目的是立体标注和赏玩奇石。
其二,我一直对中外赏石交流的赏石术语名称有看法,西方世界称中国古典赏石、中国文人石为“Spirit Stones of China”或者“Chinese Scholars Rocks”,而称呼现代奇石为“Rock”或“Enjoying Rock”。我认为不妥。rock,可表示“石头”,但主要指体积巨大的天然岩石。岩石,矿物术语,科学味太重,太西化。stone,可表示“石头”,可指体积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块,也可指经加工的各类石头(追求自然逼真的加工)。至于enjoy指喜欢;欣赏;享受。spirit专门指人的内在品质、意志和精神或某事物蕴含的精神。而scholars与academic都是学术的意思。另外Cobblestone ,虽然可以表示原石,但多指卵石。所以我倒觉得现代奇石就用Qi-Stone,而中国古典赏石可用Spirit Stones of China,文人石直接就用Wen ren- Stone。中国拼音加英语单词最中国化,而且保存了属于中国人的赏石文化的原汁原味,“文人石”“奇石”理解起来不易走样。至于赵尔丰“昌都灵石”及其《灵石记》用“Chinese Scholars Rocks”倒是可以,因为这是古代赏石中的另类,具备语言学、文字学、考据学等特征,确实有一定学术味。
其三,“赏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的观点能够在赏石界获得广泛认可,说明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赏石者们的同心共情和认知,这也是赏石的真相之一。但就赏石而言,就和说“运动鞋是一种工业品”一样,只是揭示了其某种属性,并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因为“雕塑是艺术”“舞蹈是艺术”,这从形式逻辑学上看,只能是一种诠释,并没有构成定义,那么再加上一句“更是一种创造的艺术”是否就可以呢?否,也还是诠释,揭示的是另一种属性。如果定义,必须对属种概念通过种差限制揭示本质达到二者内涵外延完全重合才可。所以在诠释上争论,其意义也只在于使认知逐步接近本质、真相,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在“赏石是艺术”的定义格式中,对种差进行诸如““发现”“创造”之类的添加限制,最终使这门“艺术”是赏石独有的艺术才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这样定义“赏石”,赏石是名词性的,惯常,“赏石”还是动词性的,过程性的。在这里赵尔丰“昌都灵石”及其《灵石记》可以说把“赏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的观点发挥到了高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赏石“发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其四,根据发现地(川藏高原河流浅渚)、发现时间(高原初春)、手感温润、压手的文字记载,可知此石密度、热传导性大于一般石头,其热传导率大概在100上下。
其五,此石又是图纹石,根据文字记载描述,我推断这些“文字”应当是蛤、贝、螺之类壳体生物地质替换交代的产物,欹正侧转,则宛转变换字形,应当是化石堆叠、层累等造成的立体腔管、穹窿、孔洞的结果,估计与海相微晶(或隐晶)沉积岩体略具折射效果也有一定关联。上图中各字笔划(点、横、竖弯钩)多么类似蛤、贝甲壳的形状轮廓。据专家估算,遇到这种径不及尺且密集字纹的石头,差不多是陨石砸头、中彩票的概率了,一般来说生物硅化率约万分之一;化石沉积成岩冲落江河成为水冲石,也不过万分之一;茫茫大地曲折河滩中有缘找到一块形色俱美的水冲化石,又是万分之一,至于多种文字兼具且能宛转变换更是千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或是世间独一,不能有二的概率。迄今,发现最早的化石为距今35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我国四川南江上两地区发现了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疑难微体化石生物(细菌?)组合。古籍中《山海经》曾有鱼化石的记述;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有琥珀含古昆虫的记述;宋朝沈括有螺蚌化石,以及杜绾《云林石谱》有关于鱼化石起源的正确推断。三四亿年前,现今西藏的许多地区还在“特提斯”古海大洋之中,可能两亿年前,地壳抬升,形成浅海陆缘,有一个温柔巨大的浅海湾,生长着大量海蛎子、螺、蛤等壳体生物和藻类。青藏高原的最后隆起归因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俯冲和碰撞, 伴随着新生大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陆续生成,老迈的“特提斯”古海日渐萎缩,海蛎子、蛤、螺及海藻搁浅在唐古拉山区,成为地质地理历尽沧桑的见证。 藏东脱离海浸之后,发育出古湖泊,湖畔有湿地,有森林,适合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的恐龙生存,故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恐龙专家在昌都县等地,发掘出恐龙化石,其中有些化石种类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因此填补了早期恐龙演化阶段的缺环。古海生物化石岩体从高山滚落河滩,成为含有蛎蛤壳体化石的微晶(或隐晶)沉积岩水冲石,有幸与赵尔丰结下“石缘”,“文字”天机被破解,演绎出一段人石佳话,更诞出“宁馨儿”《灵石记》。
文字石是图文石类之一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石非“河图洛书”莫属,它审视可能启迪伏羲、仓颉造字。各类石种都基本可出文字石,多见于水冲石。笔画分隐“筋”凸“脉”,多为原生,也有次生的。文字石,古代典籍有些零星记载,清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诗《六合石子》(雨花石)说:“万卷纸层层,精微界丝镂。莫辨洛与河,羲画秘肺腑。摩挲五色光,遐想文字祖。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五光十色的雨花石文字石。“赵家灵石”达到极致。这种玩法一种延续至今。
中国古典赏石是艺术的,感性的,形象的,模糊的,譬喻的,云云;西方赏石是科学的,理性的,抽象的,明晰的,定义的,等等。赵尔丰赏石玩法,是“发现”艺术属性的,是“学术”诠释意味的,呈现出与西方赏石的某种对接,处在近代中国古典赏石与现代赏石,中国赏石与西方赏石的交捩点上,这种立体标注图谱赏石法可以带给我们以上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