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量型调整工具背后的本质是预期和容忍度

(2010-12-12 09:34:30)
标签:

cpi

加息

存款准备金率

通胀

财经

分类: 经济趋势分析

   今年下半年以来,CPI不断高企,抗通胀成为全民热议的一个话题,抗通胀甚至成为2011年政策的主基调之一。关于2010年的通胀,博主丝毫不感到惊奇:熟悉本博的朋友一定记得博主早在2008年12月12 日就在博客中撰文《郑重发布09年版”股市两年内走势-战略投资者必看”》指出:“7、关于通胀:CPI会在09年上半年出现负值或近似于负值,并在2010年下半年左右CPI高企,出现令人头痛的通胀问题(不排除恶性通胀的可能)”。目前的现状恰恰符合我们08年底对2010年下半年通胀的判断。

  面对CPI的高企,近期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期年内加息必至,但本周末央行却选择了数量型调控工具即上调存准金0.5%以冻结约4000亿的流动性。这符合本博的预期,本博自加息论日甚的近期坚持认为甚至在上周央票发行信号的强烈加息预期下都坚持认为“个人判断面对价格的行政干预,加息会有所弱化”(参见《在经济向好但预期悲观的二律背反中坚定反弹信心》),基于的主要原因有:

   1、中央加大了对价格上涨的行政干预,这本身表明对加息行为有所顾忌。

   2、面对热钱的直面中国投资市场、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就业问题,运用价格调控工具央行需要权衡太多。

   3、如果说CPI是加息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是否加息不在于CPI现在是多高而在于如下两点:第一是在于未来的CPI预期有多高;第二是在于中央对预期CPI的容忍度有多高(近期管理层不断放出预期性消息以提高明年对CPI涨幅的接受度)。本博一直认为判断加息最关键的是预期,11月的CPI是年内高值,市场预期12月将有所回落,这正是央行选择数量而非价格的退路之一,如果12月份CPI预期再高企年内加息将至,但“发改委预计12月CPI回落到5%以内”就是对根据CPI预期决定是否加息判断的最好注解。此外,央行近年内的调控艺术有所上升,其有意打破市场预期的确定性预期,这显示了央行在政策过用上的博弈思维,这种博弈思维有助于避免央行被市场人士牵着鼻子走而丧失了其决策的独立性。  

   然而,本博同时判断:2010年年内不加息只是一种博弈结果,面对高位运行的CPI,在市场对加息预期有所淡化时,加息的概率反而会增大。因为减少CPI与存款利率的差距、尽可能的消除负利率也是2011年政策基调“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