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2019-10-15 16:50:26)

    

青屿汛, 位于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一个重要海防军事设施。

青屿临榕江的出海口,明末清初因海寇常侵掠榕江两岸乡村。清地方政府为防御海寇入侵,于顺治13年,在青屿村的狮山上设立了炮台哨所,并定编为青屿汛,据《揭阳县志》载:青屿汛……与潮阳石井炮台相峙,出口即南海,进口二十里是南北炮台,......为南北炮台之门户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是清朝的一种军事编制,(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类似现在的连,排,班这样的单位吧,汛应该就是最基础的一级,据《揭阳县志》载,这里的防守兵44,还配备了巡逻船一艘。8门火炮......还建有营房等生活设施. 足见这个汛城在当时已经是装备完整的,据记载这个青屿汛是从未开过一枪一炮的,但是因为有炮台这样的威慑力,对扼守粤东海防是有起到相当的作用。也在当时为始发于粤东的海上丝路起到保驾护航的意义。

3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这里,仍然保存着当年的炮台建筑。

在青屿村的小广场,屹立着几棵历经了几百年风霜的老榕树,就是这些老榕树,见证着这里的历史苍桑和时代变迁,讲述着多少美丽的故事。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村的一旁,横卧着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山,因为样子像头狮子,所以叫之为狮山,我们沿着蜿蜒小道,走到山顶,就可以看到这些存留了几百年的清代建筑,它们是用贝灰三合土夯筑城墙,碉堡和更楼,城墙周长360米、高5米、厚1.2米。有大小相等东西南北4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站在山上居高临下,能眺望东南海面,可看到榕江与南海的交汇处,并与对面潮阳的象山隔江相望,(江那边也有一处潮阳石井炮台)历史上称之为狮象守海口”,共同守护着这一带,给榕江流域的民众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基础。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城外江有一口古井,“狮喉”,相传是在明朝时,有一江西籍的朝官林监丞,来到这里,看到狮山是块活地,他因为个人私愤,想破潮汕风水地理。便拔出宝剑,从狮喉处猛力刺去,只见雄狮死了,喉头鲜血却变成了甘泉,泉水汩汩而流,四时不竭,泉质清洁而味甘甜,虽然周边是咸水,唯独泉清,所以也列为桑浦山系的名泉之一。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是多少年来,这甘甜的井水一直在供万家享用。

看现在青屿村的门牌,还保留着过去军事营房的印记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1990揭阳县人民政府“青屿汛”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现在的青屿村,除了历史留下来的这些古迹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更显著的招牌特产,那就是青屿的“青蟹”,因为这里是榕江的出海口,淡咸水交汇,特殊的水质养出了这里的螃蟹那无可代替的优良品质,青屿的“青蟹”也随着我们到处可见的“地都蟹粥”地方美食店,走向中国的各个角落。

青屿村的狮山,虽然山顶上的清代建筑仍然存在,但是整体的修复保护和开发,还是有点不足,上山是没有路的,山都让村民围住了,要上山,必须是跨过村民的围栏,希望当地村委可以有个完整的开发方案,让这里可以成为一个旅游点,成为一个历史见证,也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

古驿道,是见证了我们连接内地的通道,而海边的海防遗址,也一样的见证着过去的海上通道,虽然海防多是以防御为主,但每一个海防点,其实也正是海上通道的启航点。

青屿村,历史已经是赋予了她的荣光,今天也一样地正在走向明天更加辉煌之路。

 潮汕名古村落系列之十七: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